南京、苏州、扬州、徐州四市挂帅透出新亮点
就在江苏“大部制”改革正紧锣密鼓时,江苏省委近期对南京、苏州、扬州、徐州四市的领导班子完成了调整。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大面积”的人事调动涉及四市及省环保厅、信息产业厅等多个部门,多位干部的职务由此发生了变化。细心的人会发现,此次江苏省省辖市领导干部“大换班”透出诸多新亮点。
“60后”市领导体现干部任用年轻化
根据此次省辖市领导的调整安排:原扬州市委书记季建业任南京市委副书记,并提名为南京市市长候选人。原南京市市长蒋宏坤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原徐州市市长曹新平任徐州市委书记;原省环保厅厅长张敬华任徐州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代市长。原扬州市市长王燕文任扬州市委书记,原江苏省信息产业厅厅长谢正义出任扬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记者注意到,此次履新的省辖市领导中,“60后”的干部就有3位,他们分别是1963年出生的张敬华,1968年出生的谢正义,1960年出生的王燕文。谢正义与王燕文一样,都是“60后”,从而组成了江苏省市级领导班子最年轻的“搭档”。
除了年轻化突出外,此次履新官员的学历层次也相对较高,季建业、王燕文、谢正义、曹新平都是研究生学历,而季建业作为法学博士学历层次也最高,即使是外界关注较多的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他的学历虽然只是在职大专,但在他的履历中也不乏“充电”经历,如在苏州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学习以及在苏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管理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学习。有关专家指出,“60后”市领导的涌现或者高学历市长在干部任用制度改革大潮中已并不鲜见,实际上目前在普通地市级处以上干部任用上都有这样一个规律,那就是以45岁作为提拔任用的年龄标准。此外,目前的江苏省厅级领导中,研究生学历的干部也占到一半以上。
作为此次履新的唯一女干部,扬州首任女书记王燕文的个人经历也格外引人关注。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32位现任地厅级女性市委书记、市(区、自治州)长和行署专员中,有21位曾任职于共青团机关。在我国现任地厅级女性党政“一把手”中,王燕文的履历较有代表性,她也从事过多年共青团机关工作。简历显示,今年49岁的王燕文31岁时出任共青团南京市委副书记,后升任书记。
厅长“空降”当市长凸显专业背景
“厅长‘空降’当市长,这说明具有专业背景的干部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也是当前干部任用的一个新的特点。”江苏省委党校刘长江教授对于此次人事调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据了解,此次调整的干部中,有两位代市长都是原先的省厅“一把手”。徐州市代市长张敬华原先在环保厅、安监局、经贸厅都任职过厅干,相关人士对于张敬华的今后政绩显得很期待。徐州作为苏北板块的龙头城市,一直以采掘业和重工业为特色,这也留下了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艰巨任务,作为拥有环保和安监专业知识背景的干部,张敬华的任务和使命不言自明。在张敬华的近期活动中,人们也注意到,张敬华对徐州市板材家具、环保化工产业十分关注,先后到金凤凰家具城、盛和木业和沂州环保煤焦化循环经济项目现场,详细了解产业发展情况,要求促进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新任扬州代市长的谢正义原先是信息产业厅厅长,记者注意到,其在信息产业厅厅长任上时对扬州发展信息产业十分重视。在其任期内,江苏省信息产业厅和扬州市政府共建的“江苏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在扬州广陵正式揭牌,成为全省第一个信息服务产业基地。此外,江苏省信息安全应用技术研究与推广中心也在扬州揭牌。有识之士认为,谢正义入主扬州后,扬州的信息产业发展未来不可限量。
多位履新领导也面临任职新挑战
在此次干部任用调整中,季建业和蒋宏坤的任职最为引人关注,作为南京和苏州两个江苏最重量级的城市领导,他们二人可谓重任在肩。
现为南京市市长候选人的季建业在扬州市的政绩有目共睹,他的经营城市的理念使得扬州的城市建设,城市的规模、品位、市容市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扬州的市民眼中,季建业最大的功劳在于对“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在季建业的任内,扬州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并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这一至高荣誉。他认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不是以牺牲环境、牺牲文物为代价的,应该把环境和文物作为城市发展的文化内涵看待。所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延续历史文明。相关人士指出,季建业在扬州的经验,也许正是南京所需要的。据相关媒体报道,南京老城南街区是成片推倒改造还是作为历史文物保护的争议存在了4年,温家宝总理两度批示。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问题对于履新的季建业来说,应该是一个考验。
新任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的经历与其前任亦多有不同:他是苏州本地人,从最基层干起,曾长期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并担任过张家港市外经委主任;随后陆续出任该市市委常委、副市长、市委副书记和市委书记,在张家港工作长达28年。有关人士指出,蒋宏坤在张家港和南京主政期间对于外向型经济发展颇多建树。作为江苏外向型经济的“桥头堡”,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给苏州外向型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蒋宏坤作为一个经济型官员,此次履新苏州可谓任重道远。
考量官员能力更应超越学历
和去年春天上任的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一样,新任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的“低学历”再次引发媒体意外的关注。主流舆论认为,在“权力文凭”充斥官场的当下,如此本色的学历背景殊为难得。在记者看来,公众对于为官者,不必看他的学历,而应看他的施政能力。
学历之高下,有历史条件形成的因素,具有个体的偶然性;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执政党在干部任用机制上尊重人才的原则,不唯学历论,更看重能力。对官员而言,学历只是浅层的要求,只代表其过去某个阶段的履历,至于个人的知识结构、智识眼界、行事风格都来自于长期的历练修为,与被冷落箱底的学历证大抵无关。前深圳市长许宗衡,不也是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吗?知法犯法,夫复何言?
相应的,为官者更应该保有一颗执政为民之心,和依法、科学行政的理念,并实实在在地贯彻。身为一名地方要员,如果没有这两点,靠着走马观花的调研,文山会海的决策,漫无目的的招商,好大喜功的节会,走走过场,不犯大错,倒也可以落得风光自在,混混日子;但他显然是个庸官。我们注意到,蒋宏坤已经做了很好的表态,“绝不做混日子的庸官,绝不做怕担责任的太平官,绝不搞一团和气的好人主义,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这一点自有其在南京的政绩作为注脚。
我们没必要去空谈官员有什么样的学历,最该关注的是官员的施政能力,特别是关注他们是不是真的心有百姓。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来观察官员,官员也有足够的时间来表现超越“学历框框”和学历拷问的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