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负责村里河道疏浚52条,绿化造林120多亩,新筑村主干道水泥路面3000米。我成功调处了拆迁矛盾纠纷12起,帮助5户农户实现脱贫……”“今年以来,我协助村支书引进规模种植葡萄、药材、甘蔗等高效农业项目3个,调整连片土地1200亩,有效转移剩余劳力247人……”上周,海门市三和镇的李霞、黄弈峰等4名大学生村干部公开述职,最终以98%的满意率通过了镇村代表的评议。
今年7月,海门出台了《海门市到村(社区)任职大学生考核办法》,启动了大学生村官评议考核机制,由市委组织部、人事局牵头,会同乡镇(园区)党(工)委、村(社区),实行市、镇、村(社区)“三级联动”,对2008年省派、市派到村(社区)任职的78名大学生进行全面考核。
考核结果分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作为其续聘、奖惩、晋升、加薪等的重要依据,进入个人档案,对不合格者将予以解聘,引导其另行择业。
海门在考核机制中突出了一个导向,即充分尊重群众的话语权,让广大群众来评判。考核中除了邀请乡镇主要领导、驻村干部、村组干部参加外,还大范围邀请村官任职所在村党员、群众代表参与民意调查、述职评议、访谈等环节,现场评议。“大学生村官工作干得好不好,群众心里最有数。由群众参与的考核,打出的分数最公平!”作为群众评议考核团的成员,三和镇退伍军人施明康这样评价。
考核机制激发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热情。天补镇建安村主任助理邹琳创办了村里第一个蔬菜专业合作社,引导50多户社员抱团致富;天补镇大石村倪淑君工作之余创建了留守儿童之家,成了村留守儿童的“代理妈妈”;四甲镇合兴村张友良等建起了千头羊场,壮大本村特色产业;常乐镇4名大学生村官示范种植水果玉米带领村民发展新型农业;万年镇中圩村的张智生成功办起了绿壳蛋养殖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该市78名大学生村官创业覆盖面达100%,其中六成实体创业项目显成效;与周边农户结成共富体76个,带动了500多农户发家致富;参助城市拆迁等惠民实事工程100余件;创优村级特色项目2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