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难,“代课教师”更难。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农村“代课教师”达21万人,他们的生存状况引起两会代表委员的深切关注。代表委员们表示,如果不能尽快解决“代课教师”问题,农村教育就难以和谐发展,数百万农村孩子的教育质量就难以保障。
“代课教师”的前身是民办教师。2000年左右,全国各地基本通过转正或辞退等方式结束了民办教师现象。但随着“两基”工程深入展开,换名为“代课教师”的聘用编外教师迅速增多,社会矛盾也越来越大。可以说,农村教师编制的不合理和“两基”压力,是产生“代课教师”现象的主要原因,背后是城乡编制的差异造成的教育不公平。
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受困于拮据的财政状况,政府宁可教师编制空缺也不补充。这样,“代课教师”就在边远贫困地区集中出现。因为生活条件差、交通与资讯极不便利,有任职资格的教师不愿意前往,当地只好就近招聘乡村中较有文化的人担任教师,但难以转正,得不到应有的社会关爱。
可以说,关怀“代课教师”就是关怀欠发达地区,就是关怀21万名“代课教师”背后的数百万孩子。及早解决“代课教师”问题,才能彰显社会公平。
农村“代课教师”收入低、待遇差,没有福利保障,“呼之即来、挥之即去”,既违反劳动法,也不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村教育发展。在“代课教师”现象短期内难以消除时,要通过财政投入倾斜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通过推行规范的“代课教师”聘任制度,使教育领域多一些温暖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