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擒贼擒王,做题也是一样,抓住核心,就能提纲挈领,就能在变幻莫测的考题中,以不变应万变。
学习,应该以考点带题,而不是漫无目的的题海漂流。
09江苏公务员备好,复习量比较大,所以必须以复习重要知识点为核心,精选专项习题进行强化训练,通过长期教学研究和学员学习情况的跟踪调查,江苏公务员考试网()研究发现,专项训练,逐一突破是最有效的、记忆保持时间最长、对知识点掌握最扎实、对重要概念和原理理解最透彻的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
下面就三个《公共基础知识》考试中最常见的考点为例,帮考生演练一下专项训练的方法。
★ 历年考点和各地真题示例:
【知识点一: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应对各种试题的核心内容——三记:记概念,记关系,记指导意义
1. 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只记两句话)
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叫做量变。
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叫做质变。
2.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只记两句话)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 实践意义:(灵活运用到实践中)
在实际工作中坚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把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远大目标和埋头苦干精神辩证统一起来;邓小平关于发展国民经济“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量变质变规律的具体运用和体现;“循序渐进”、“不打无准备之仗”、“有备无患”、“防微杜渐”、“当机立断”等等,都是量变质变规律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的具体体现。
【量变与质变的真题示例】
1. “防微杜渐”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
A. 对立统一规律的原理
B. 量变质变规律的原理
C. 否定之否定规定的原理
D. 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
【答案】B(某省07真题)
2. 量变和质变的区别在于:( )。
A. 量变是同一质态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B. 量变表现为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表现为显著的变化
C. 量变是数量的增加;质变是场所的变更和事物结构的不同
(指导:“场所的变更”明显不是质变)
D. 量变表现为微小的数量的增加;质变为较大的数量的增加
(指导:质变是一种性质的改变而不是量的增加)
【答案】AB(某省08真题)
3.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名言告诉人们的哲理是( )。
A. 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量变会引起质变
B. 没有质变,就不会有量变,质变优于量变
C. 没有质量互变,就没有事物的发展
D. 没有量,就没有质,质是量的积累
【答案】A(某省06真题)
4. 度是指( )。
A. 事物的规模、程度和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B. 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C. 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是质和量的统一
(指导:度,就是一种界限,防止发生不愿发生的质变)
D. 事物保持自己存在的方面
【答案】C(某省07真题)
5. 下列关于“过犹不及”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体现了质量互变的客观规律
B。“过”是指在“质”上的超过
C. 应当将事物的改变都控制在量变
D. 质变之时,量变停止
【答案】A(某省05真题)
过犹不及:指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本题采用排除法最直接。
【知识点二:价值】
核心内容:
★三个概念——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
1. 使用价值是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2. 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仅有使用价值是不够的,它还必须是用来交换的,即具有交换价值。
3.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价值。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两个关系——
1.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2. 价值与使用价值辩证统一。
①二者的统一。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就不会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②二者的对立。对于商品的生产者和使用者来说,却不能同时拥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价值的真题示例】
1. 作为商品的移动电话,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某省05真题)
A. 移动电话本身的各种功能
B. 移动电话对消费者的效用或有用性
C. 为购买移动电话消费者所付出的货币
D. 用来支持移动电话的软件
【答案】B。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或载体,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成其为商品。作为商品的移动电话,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移动电话的有用性,或者说是移动电话的使用价值,因此,B项是唯一正确的选项。考生在回答此题时容易误选A,这里要清楚:移动电话本身的各种功能并不代表这些功能对消费者是有用的,也就是移动电话的效用或有用性,所以,A项是不正确的选项。
2. 商品的本质属性在于其( )。(某省07真题)
A. 使用价值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价格
【答案】B。商品的本质属性在于其社会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交换价值是由价值决定的,商品价格只不过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3. 下列关于商品、价值、使用价值的表述中,完全正确的是( )。
A. 一切商品都有价值
B. 一切商品都有使用价值
C. 只要获得商品,就能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D. 没有使用价值或者没有价值的东西都不是商品
【答案】B。现代市场经济使得一些没有价值的东西也成为商品,如土地,因此排除A、D。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矛盾的,获得商品的价值必然以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为条件,反之亦然,因此排除C。
4. 作为商品的计算机软件,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某省06真题)
A. 软件磁盘本身
B. 软件的有用性
C. 购买软件的货币
D. 应用软件的计算机
【答案】B。使用价值是指物品的有用性,它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因此软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就在于软件本身的有用性。
5. 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因为使用价值是( )。
A. 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B. 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
C. 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
D. 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答案】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马克思研究商品主要着眼于商品的价值,因为商品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在研究商品价值的同时,必然会涉及商品使用价值的考查,其原因在于: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为前提。
6. 马克思说:“我们不可能从对小麦的品尝当中,来判定它是由封建社会的农奴生产的,还是由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劳动者生产的……”这句话表明( )。
A. 使用价值是商品和其他产品的共有属性,它体现人类社会共同的经济关系
B.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它本身不反映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
C.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与价值共同反映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
D. 使用价值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答案】B。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当然它也就不能体现人们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答案A的错误之处在于它认为使用价值体现了人类社会共同的经济关系;答案C准确地指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却错误地认为它反映了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使用价值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故D也是错的。
7. “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 )。
A. 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购买它的消费者而言的
C. 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答案】D。选项C的表述是错误的;选项A的表述虽然正确,但题干并没有包含这个意思;使用价值是商品本身的自然属性,并不单单对购买它的消费者而言,因此,选项B的说法也欠妥。
8. 商品的二因素之所以是使用价值和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是因为( )。
A.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B.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C.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 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
【答案】B。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前者是形式,后者是内容,所以,正确是项是B。选项A说明商品二因素与生产商品劳动二重性的关系,选项C说明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选项D说明价值的概念,均不符合题意。本题稍有难度,那也是围绕核心内容出题的。
【知识点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只要吃透《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第一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内容,所有的考题万变不离其宗。
重要识记点有:
地位——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任期——五年(相关知识点: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
职权——十五项主要职权+罢免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下列人员: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2。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3。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4。最高人民法院院长;5。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特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非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主席团许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非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
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
……
历年考点: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的异同。
2。宪法修改对人数的要求。(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3. 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不包括秘书长和委员。
4. 三机关相似职权比较
(1)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划分,批准自治州、县、自治县、市的建置和区域划分;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的戒严。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戒严。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真题示例】
1.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省、县、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分别是( )。
A. 5年、5年、5年、3年、3年
B. 5年、5年、3年、3年、3年
C. 5年、5年、5年、5年、5年
D. 5年、5年、5年、3年、5年
【答案】C(某省05真题)全国人大代表5年,地方各级也是5年。
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由( )。
A. 各省、市、县的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代表组成
B. 各省、市、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
C.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代表组成
D.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
【答案】D(某省07真题)
3. 决定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的国家机关是( )。
A. 国务院
B. 中央军事委员会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答案】C(某省06真题)
4. 我国宪法规定,公布法律的权力属于( )。
A. 国务院
B. 国家主席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答案】B(某省08真题)
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的下列哪些人员?( )
A. 直辖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B.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C. 文化部部长
D. 审计署审计长
【答案】BCD。(某省07真题)
6. 不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职权的是( )。
A。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
B。审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国家预算部分调整方案
C。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
D。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置
【答案】D(某省06真题)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
其他考点不在此列举赘述。
【附录:】
《哲学知识重要原理和常考知识点精编》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客观的,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3。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原理内容】联系是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4。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二者互相影响,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整体,有时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5。因果联系原理
【原理内容】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叫做因果联系。原因与结果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的因果联系之中的。
【方法论】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注意:联系的观点包括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因果联系、整体和部分联系)
6。事物运动发展观点
【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7。事物发展的原因——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8。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一切事物发展都是 “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
【方法论】要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学会“优化结构”
(注意:要产生新事物时就“要不失时机,促成飞跃”;要想保持事物原有性质不变时就要“坚持适度的原则”)
9。事物发展的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总的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道路又是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
【方法论】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和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曲折,准备走曲折的路。
(三)矛盾的观点
10。对立统一的观点(矛盾的含义)
【原理内容】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分为二的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的那一面。
1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1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其特点;矛盾着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4。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但次要矛盾反过来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15。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主次方面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16。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原理内容】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并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紧密相联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我们应该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江苏公务员考试网(www.jsgwyw.org)最新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