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又一批大学生“村官”通过公开选拔,带着梦想来到农村。他们中间有人干得很出色,为当地做出了贡献,也历练了自己。但无论如何,随着聘期接近尾声,他们总有一天要结束“村官”生涯。届时,他们将何去何从?
绝大多数“村官”会选择考公务员,不少地方规定大学生“村官”可被“优先”录取为公务员。但公务员名额有限,笔者的一位同事在四川听说,当地有约20%的大学生“村官”能考上公务员。幸运的只是少数,剩下的“村官”又何去何从呢?
有人愿意在农村创业。但不少希望留在村里干的大学生村官,普遍遇到两个难题:一是缺可行性项目,二是缺创业资金。据新华社报道,担任安徽歙县某村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张玉春创办的“中药材种植场”开张了,但她用“倾家荡产”四个字来形容筹资之艰难。缺项目,缺资金,有时又享受不了村里人能享受的优惠政策,这些年轻人容易吗?
很多人会选择回到城市。只是已经离开城市好几年的他们,还能否适应飞速发展的城市?企业会不会接受这些或许已不太了解行业最新动态的“村里人”呢?
大学生下乡当“村官”,来的时候,都怀着梦想和憧憬。他们付出了青春年华,也付出了告别城市数年的代价。我们又能拿什么奉献给他们,我们的年轻朋友?
更多信息关注:江苏公务员考试网(www.jsgwy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