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秋、战国的确是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盛世”,虽然政治上混乱不堪、军事上征战连绵,痛苦、泪水、鲜血始终纠缠着这一时期的人们,但对于思想、对于文化、对于科技等等却是空前乃至绝后的“黄金时期”,甚至从无序的政治混沌角度着眼,旧的政治体系在激烈的社会变革中土崩瓦解,代之以更为先进、更加充满活力的新兴政治架构,亦不失为一种良性事实。即使攻战杀伐不休的军事活动也催生出《孙子兵法》这样的“珍珠”,也用大国吞并小国的方式为中国大地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如果乱世拥有的只是痛苦,那么璀璨的文明就无以诞生,也无以继复。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推断出下列哪一选项正确?( )
A. 春秋、战国这样的“盛世”与唐朝盛世是完全不一致的,前者主要表现在文化、思想、科技上,后者则主要体现在平稳的政治上
B. 如果旧有政治体系在激烈的社会变革中土崩瓦解,国家将会变得更有活力、更加先进,所以动乱也有其合理的一面
C. 弱肉强食的社会环境对中国的历史发展来说是正当的,因为它可以为中国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
D. 乱世有痛苦,但也可以产生灿烂的文明,东晋十六国及南北朝时期虽然战祸连绵,却文化、科技繁盛,所以不能完全否认其历史意义
2. 澄江化石群还揭示了以金字塔式结构的能量有序传导作用为特征的生物大尺度统一场的自发产生和演化。随着食肉类捕食能力迅速提高,动物不仅要有坚硬的外壳,还得有发达的视力和活动能力,以便对危险作出快速反应,骨骼化的防护体系便瓦解了。澄江巨型食肉类化石的发现,证实了这一看法。
“这一看法”是指( )。
A. 动物不仅要有坚硬的外壳,还得有发达的视力和活动能力
B. 生物大尺度统一场的自发性和演化,与食肉动物有关
C. 食肉类捕食能力的提高,使骨骼化防护体系瓦解
D. “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理论
3. 青年时代的生涯,注定是烦闷的。无论是动,是静,是欢乐,是无聊,总觉得背后有烦闷跟着。到底为什么?是月儿晶莹,是雨儿阴沉,是一望的远山无际,是半池的微波粼粼?这也只是一刹那间的自然现象。是神妙,是温柔,对于人生有什么烦闷的影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不丧掉生命的,不能得着生命。”以众生的痛苦为痛苦,所以释迦牟尼,耶稣基督,他们奋斗的生涯里,注定的是永远烦闷!
下列陈述,不符合本段意思的是( )。
A. 作者说“青年时代的生涯,注定是烦闷的”,虽然没有明说“注定”的理由,但却体现了她对这一人生现象所具有的极其敏感的把握,同时也蕴含着她相当的文学修养
B. 作者试图寻找青年烦闷心理的形成原因,“月儿”、“雨儿”、“远山”、“微波”等等是作者从大自然的角度作了十分形象的解释,所谓“望月兴叹”、“听雨起愁”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C. 作者引释迦牟尼、耶稣基督的名句,虽然并不表示有多么浓厚的宗教感情,但对他们做为奋斗者的烦闷,她是给予了充分肯定的
D. 作品的主旨是探求情中之理,而行文曼妙舒展,形象错落有致,在很短小的篇幅中包蕴了相当丰富的内容,显得举重若轻,游刃有余
参考答案: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