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通常的说法,是基层和农村对人才需求巨大。这个说法的悖逆之处在于,它是以“需求”这样的市场词汇表述现状,却是以计划思维来推导解决就业问题。殊不知,在“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大学就业制度下,基层机构与人才选择之间,事实上已经是一种市场关系。基层和农村固然对人才需求巨大,但它们满足自身人才需求的资源与制度能量却非常弱小,这正是制约基层人才需求的结构性困境。
就此而言,鼓励人才下基层,就不仅要解决人才的就业观念问题,还要解决基层的需求能力问题。如果不能从制度上给基层造血,不断提升基层满足人才需求的能力,则单方面的动员人才下基层,必定会造成基层养不起也留不住人才的窘况。基层如此,农村如此,中西部地区如此,中小企业亦如此。这些地方需要人才,但往往得不到人才。倘若追问它们得不到人才也留不住人才的深层困境,也就为就业找出了束缚已久的制度根源。
已有报道披露,起步于3年前的“选聘村官”和“三支一扶”等项目,原本确定两年的项目期满后应当落实的优惠政策,有的地方延期至今还“悬而未定”。如今,则是广东基层县市财政根本无力负担本就需要的教师名额。这些都表明,如果不重视解决基层对人才的需求困境,下大力气从制度上解决困住它们的真问题,即使大学生齐下基层,其长效如何也依旧让人堪忧。
以最低标准谈就业,这是一个吃饭谋生的手段问题,但从最高标准谈就业,它还是个人寻求自我实现的价值过程。形势危急之下,我们常常是在吃饭意义上谈论就业,而真正决定人尽其用的,是为人才创造成就感和价值感的制度来源。因此,正视基层对人才的需求困境,除了要以财政支持让基层用得起人才,也要以制度改善让基层留得住人才。可惜诸事繁难,只能一一做起,再待来年。
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江苏公务员考试网 www.jsgwy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