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件事,往往有利也有弊,只有利而无弊的事情几乎是没有的。《淮南子•人间训》云:“众人皆知利利而病病,唯圣人知病之为利,利之为病也。”看来古人已经注意到利弊的辩证关系。
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是:
A. 现实生活中的事情都由利与弊组成
B. 要善于分析,争取做到利大于弊
C. 利与弊不是绝对的,是可以转化的
D. 我们应当努力争取做到有利无弊
这道题目,如果我们把它作为细节推断题首先拿选项和原文进行一一匹配,那么A和C都是正确的答案,甚至一看到A正确,会看也不看后边,直接就选择了A项,反而把题目做错了。由于国考客观题都是单选题,因此,只能有一项是正确答案。一个是文段的部分内容,一个是文段的主要内容,很明显,能够涵盖全文主要内容的选项才是最合适的答案。如此一来,这个细节推断题就成了一道主旨题。我们可以采用援引和“看来”确定最后一句“古人已经注意到利弊的辩证关系”就是主题句,主题句的同义替换就是C项。如果我们经历这样一个先按细节推断题的思路做,再来寻找主题句,岂不是多花费了时间?但是如果换一下思路,从一开始就把这种题目按照主旨题来做,岂不是更方便快捷?
这种题目不仅在国考中有如此规律,在省考中更是俯拾皆是。比如2007年浙江省的26题:
边沁认为,动机和意图作为行为过程中的两个因素,其道德价值要通过行为结果表现出来。动机并非毫无作用,有动机才有意图,有意图才能发生行为,有行为才会产生结果,但动机和意图的好坏不取决于主观的道德动机,而是要看它们带来的行为结果。
对这段文理解正确的是( )。
A、人的道德质可以从行为上来判断
B、动机和意图其在独立的道德价值
C、动机和意图的好坏依行为结果的好坏而定
D、动机和意图的依据不存在于客观效果中,而存在于主观领域
“但动机和意图的好坏不取决于主观的道德动机,而是要看它们带来的行为结果。”是本题的主题句,主题句的同义替换是C项,因此本题选C。这虽然看起来是细节推断题,但实际上却是非典型主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