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某地区饱受酸雨困扰,为改善这一状况,该地区1~6 月累计减排11.8 万吨二氧化硫,同比下降9.1%。根据监测,虽然本地区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降低,但是酸雨的频率却上升了7.1%。
以下最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A.该地区空气中的部分二氧化硫是从周围地区漂移过来的
B.虽然二氧化硫的排放得到控制,但其效果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实现
C.机动车的大量增加加剧了氮氧化物的排放,而氮氧化物也是造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D.尽管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减少了,但二氧化硫在污染物中所占的比重没有变
2、“东胡林人”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文化遗址,在遗址中发现的人骨化石经鉴定属两个成年男性个体和一个少年女性个体。在少女遗骸的颈部位置有用小螺壳串制的项链,腕部佩戴有牛肋骨制成的骨镯。这说明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审美意识已开始萌动。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判断?
A.新石器时代的饰品通常是石器
B.出土的项链和骨镯都十分粗糙
C.项链和骨镯的作用主要是表示社会地位
D.两个成年男性遗骸的颈部有更大的项链
3、甲、乙和丙,一位是山东人,一位是河南人,一位是湖北人。现在只知道:丙比湖北人年龄大,甲和河南人不同岁,河南人比乙年龄小。
由此可以推知:
A.甲不是湖北人 B.河南人比甲年龄小
C.河南人比山东人年龄大 D.湖北人年龄最小
1、本题属于解释型。
本题需要解释的矛盾是:本地区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已经降低了,但是,为什么酸雨的频率却上升了?
既然“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并且“本地区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降低了”。在这两个前提下,“酸雨的频率却反而上升了”,这的确是一个让人困惑的现象。
应该怎样解释这个现象呢?既然本地区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已经降低了,那么,必定有其他的原因“导致了酸雨的频率上升”。C项说“机动车的大量增加加剧了氮氧化物的排放,而氮氧化物也是造成酸雨的重要原因”,这就很好地解释了题干中的矛盾。
所以,正确选项是C。
2、本题属于削弱型。
题干陈述的结论是: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审美意识已开始萌动。据以得出这个结论的前提是:在少女遗骸的颈部位置有用小螺壳串制的项链,腕部佩戴有牛肋骨制成的骨镯。
题目要求考生做的,就从四个备选项中找出一个唱反调的选项对题干陈述的论证进行反驳,从而使其不能成立。怎样才能削弱题干的论证呢?只要指出“少女遗骸的颈部的项链,腕部的骨镯”并不是为了“美”就可以了。
C项说“项链和骨镯的作用主要是表示社会地位”(隐含:并不是为了美)。如果C项为真,那么就推翻了“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审美意识已开始萌动”这个题干论证的结论。
所以,正确选项是C。
3、本题属于逻辑推理型。
由“甲和河南人不同岁”可知,甲不是河南人。由“河南人比乙年龄小”可知,乙不是河南人。因此,丙是河南人。
由“河南人(丙)比乙年龄小”、“丙比湖北人年龄大”可知,三个人的年龄为:
乙>丙>湖北人
也就是说D项所说的“湖北人的年龄最小”。
所以,正确选项是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