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B类(7)
[二]多定义辨析:先给你多个概念的定义,然后给出多个典型例证,要求你从中选山最符合定义的典型行为。注意:假设这多个定义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某一典型例证至多只与某一定义对应。
【例题】
定义:
①正当防卫:指为了使国家、公共财产、本人或其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②犯罪预备:指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③过火犯罪: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人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
典型例证:
(1)赵、王二人素有仇怨,一次他俩因口角争执进而发生武斗,赵被王所伤
(2)李某在回家途中,发现一个大孩子正在欺负一个小孩于,小孩子在痛哭求饶。李某于是 走过去狠狠打了大孩子一个耳光
(3)仆某欲杀钱某泄愤,途中遇联防人员巡逻,仲某深感害怕,折返家中
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A. 0 B.1 C.2 D.3
正确答案是A。
请开始答题(111~115题):
111.定义:
①劳动权利能力:公民依照法律的规定享有劳动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的资格和能力。
②劳动行为能力:公民依照法律的规定行使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的能力。
⑧劳动保障能力:政府为了保障劳动者就业、保险等劳动权利的能力。
典型例证:
(1)小王己满16周岁,他可以参加工作了
(2)女工是不能下矿井劳动的
(3)张某在单位劳动不积极
上述典型例证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A.0 B.1 C.2 D.3
【答案】 B
【解析】 这道题是属于基于“属”的理解和基于“种差”进行的复合多定义判断。本题中,典型例证(1)是属于基于“种差”进行的定义判断,典型例证(2)、(3)是属于基于“属”的理解进行的定义判断。典型例证(1)属于劳动权利能力,属于民法范畴;典型例证(2)属于劳动法范畴,典型例证(3)属于劳动态度范畴。因此答案应为B。
112.定义:
①公德: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
②功德:功劳和恩德,也有佛教中行善事的意思。
③品德:个人行为、作风上所表现出的规范。
典型例证:
(1)遵守交通规则
(2)乐于助人
(3)坚持锻炼身体
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A.0 B.1 C.2 D.3
【答案】 C
【解析】 这道题是属于基于“属”的理解和基于“种差”进行的复合多定义判断。本题中,典型例证(1)、(2)是属于基于“种差”进行的定义判断,典型例证(3)是属于基于“属”的理解进行的定义判断。典型例证(1)属于公德,(2)属于功德,(3)属于单纯个人行为,与题中任何定义均不符。因此答案为C。
更多信息关注:江苏公务员考试网(www.jsgwy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