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重培训帮带,引导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干事创业
先训后用是江苏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的一条基本原则。主要做法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抓好岗前教育。任职前,省委分批组织任职高校毕业生赴华西村培训,专门请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一书记吴仁宝与任职高校毕业生传经送宝,并结合现场教学、情景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形式,探索具有江苏特色的跟踪培养任职高校毕业生新路。突出科技创业培训。聘请大学生村官担任科技特派员、科技宣传员等,对大学生村官组织实施的科技项目和创新创业项目给予支持,让大学生村官在经常性教育培训中激发创业热情。同时,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引导任职高校毕业生当好党的农村路线方针政策的远程教育辅导员、农村关爱工程推进员,帮助他们找准工作定位,明确工作任务,瞄准努力方向,实现奋斗目标。二是实施帮带培训。挑选优秀基层干部结对联系任职高校毕业生,推行一对一帮助计划。同时,定期调阅任职高校毕业生《民情日记》,及时掌握任职高校毕业生的思想和工作动态,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引导和工作指导。三是加强优势整合。实施“青春燎原计划”,整合团内外资源,将团的组织网络、人力资源和相关活动优势和大学生村官的知识优势相结合,积极开展有利于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的活动,让他们通过参与团组织活动不断拓展自己的工作视野,提高组织协调能力,更好地带领百姓致富奔小康。四是突出能力建设。分批选派到村任职大学生到机关、企事业单位跟班学习,参与信访、治安、城镇建设等工作;对大学生村官创办、领办、合办的项目及时进行技术跟踪指导,优先为他们所在村选派农业专家,定点开展农业技术服务;省选聘办会同省有关部门相继出台5个文件,着力培养提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发展现代农业能力、科技创新能力、脱贫攻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信息致富能力。据统计,仅2007年到经济薄弱村任职的千名大学生中,就有533名大学生“村官”创办各类实体368个,吸纳创业资金3547.3万元,提供就业岗位7244多个,一大批农民因此脱贫致富。
二、强化管理使用,确保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锻炼成才
大学生所到村点多、面广、线长,为便于管理,江苏专门出台管理使用办法引导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建功立业。一是建立合同管理体系。高校毕业生一经选聘,任职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即与高校毕业生签订《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聘用合同书》,首次聘用期限为3年。合同期满,经组织考核合格、本人自愿的,可续签聘用合同。二是落实编制管理制度。明确任职高校毕业生为专项全额拨款事业编制。该编制依据当年选聘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和原下达的专项事业编制的空缺情况核定,并实行实名制管理,专门用于任职高校毕业生,不得混用、挤占、挪用。三是编程动态管理系统。开通江苏大学生村官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对大学生村官队伍实施动态管理;建立了岗位目标管理、考核督查等制度,由乡镇党委、村党组织负责日常考核,县级组织人事部门和乡镇党委负责年度考核,根据考核情况落实管理教育措施,对不适者或转到其他行业者解除聘用合同,所缺位置及时补充,保持到村任职大学生队伍的动态平衡。三是完善提拔使用机制。考核时,对政治素质好、发展潜力大、工作实绩明显、群众公认的高校毕业生,列入乡科级后备干部管理,有针对性地加强培养锻炼;对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符合党员条件的及时吸收入党;对长期扎根农村、艰苦创业、发挥表率作用好的及时推上基层领导岗位。去年选拔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中,已有8人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13人当选为市、县(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30多人当选为乡镇人大代表,还有许多同志当选为省、市、县团代会代表。
三、落实保障措施,解除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后顾之忧
为确保任职高校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江苏出台了一系列在全国领先的优惠政策,为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提供必要保障。一是兑现工资待遇。享受当地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资待遇,直接转正定级,薪级工资高定一级。二是均等财政补贴。省财政按照每人每年1.8万元的标准,对地方财政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支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工资和社会保障等相关费用;按照人均2000元标准,为任职高校毕业生安排一次性安置经费补助,用于购置生活用品。任职满3年、考核合格的,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由国家代为偿还。三是完善社会保障。从起薪之月起,为任职高校毕业生办理各项社会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缴纳住房公积金,按时将工资足额划拨到位。四是推行政策服务。畅通任职高校毕业生进入公务员、事业单位的渠道,省级组织、人事部门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公务员职位,专门定向招录经选聘到村任职满3年、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县、乡各类事业单位(不含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事业单位)有空缺职位需补充人员的,优先聘用经选聘到村任职满3年、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一系列政策的推动,把大学生村官领上了创业之路,产生了“鲶鱼效应”,兴起了创业热潮,高效农业、工业等各类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仅2008年到经济薄弱村任职的1011名大学生中,有533人通过领办、合一伙、入股等形式创办各类实体368个,吸纳创业资金3547.3万元,提供就业岗位7244多个
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江苏公务员考试网www.jsgwy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