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找的“他因”真是“他因”么?
相信很多考生在行测备考中都见过这样的题目:在题干的论据当中出现了一个现象A和一个现象B,结论认为是这个现象A导致了现象B的发生。在对这一类题目进行削弱的时候有一种选项就是去找了其他的原因,比如说其实是C导致了B的发生,那这个时候C就属于“另有他因”了。但同样的,很多考生在找这个“他因C”的时候,经常会有这样的纠结:这道题目的选项是另有他因,为什么和这个选项相似的另外一个选项就不是另有他因了呢?究竟什么样的选项才能算是另有他因呢?今天江苏公务员考试网小编就带大家来具体区别一下什么样的选项才是真正能起到削弱作用的“另有他因”。
例题、研究显示,约200万年前,人类开始使用石器处理食物,例如切肉和捣碎植物。与此同时,人类逐渐演化形成较小的牙齿和脸型,以及更弱的咀嚼肌和咬力。因此研究者推测,工具的使用减弱了咀嚼的力量,从而导致人类脸型的变化。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研究者的观点?
A.对与人类较为接近的灵长类动物进行研究,发现它们白天有一半时间用于咀嚼,它们的口腔肌肉非常发达、脸型也较大
B.200万年前人类食物类型发生了变化,这加速了人类脸型的变化
C.在利用石器处理食物后,越来越多的食物经过了程度更高的处理,变得易于咀嚼
D.早期人类进化出较小的咀嚼结构,这一过程使其他变化成为可能,比如大脑体积的增大
【解析】B。题干由人类开始使用工具处理食物的同时,人类逐渐演化形成较小的牙齿和脸型等,得出工具的使用减弱了咀嚼的力量,导致脸型发生变化。A项,与人类较接近的灵长类动物并不能说明人类的情况,并且该项只说到了咀嚼时间长的脸型也大,但不能说明是否是工具的使用使人脸型变小,A项与题干无关。B项指出是因为人类食物类型发生了变化才导致脸型的变化,属于另有他因,有力地削弱了研究者的观点。C项是在解释工具的使用是如何减弱了咀嚼力量,从而导致人类脸型变小的,加强了题干观点。D项说的是人类进化出比较小的咀嚼结构后导致的结果,而题干说的是人类脸型变小的原因,该项与题干无关。
故答案选B。
上面的这道例题中的B选项就是常见的“另有他因”的表现形式了。B选项是告诉大家在同一时期也就是约200万年前的时候除了题干中所说的发生的事件之外还发生了其他事件,也就是“食物类型发生了变化”,而这又会导致脸型发生变化。那么,在约200万年前人类脸型的变化可能就不是因为题干中所说的石器处理食物导致,而可能是因为食物类型变化所致。但是,如果把B选项改成“食物类型的变化也会导致人类脸型的变化”那这个时候就没办法削弱了,因为改后的选项并不能说明发生在约200万年前的事件“人类脸型的变化”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其他因素会导致不影响题干所述的因素导致人类脸型的变化,所以就不算他因削弱了。
通过这道题就是想告诉各位考生,如果要对某一现象用“另有他因”的方式进行削弱,那么你所找的“他因”选项必须得保证和题干中的现象是在同一时期或者同一对象的身上发生的才可以,不然的话就和题干没有相关性了,就不算“另有他因”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