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苏公务员考试积累:和春节有关的常识
行测常识判断考点范围很广,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需要小伙伴们长时间不间断的积累。今天江苏公务员考试网给大家带来的常识相关考点是“和春节有关的常识”
1、正月不剃头
生活中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叫做“正月不剃头,死舅”,显然大家并不会信以为真,但是总归觉得正月剪头有些不吉利,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说法呢?
据民国二十四年出版的《掖县志》中记载:“闻诸乡老谈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实行,明朝体制一变,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及旧君,故曰‘思旧’。相沿既久,遂误作‘死舅’。”
也就是说,“死舅”其实是“思旧”的谐音。
当年清军入关后,大清皇帝要求所有男子留“沙壶头”,将前额到头顶的头发全部的剃掉,然后再将四周的头发也都剃掉,只剩下中间的一片和后面长长的辫子,目的是稳固满清的统治。
这就引起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敢毁伤”的汉人极大反对,所以剃头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阻碍,于是下达命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这样的镇压让许多人都害怕了,他们不敢再高举反抗的旗帜,默默地把遵从传统习惯和怀念明朝的情感结合起来,约定每到正月里大家都不剃头,并将这个行动定名为“思旧”。
随着时间的流逝,口耳相传,以讹传讹,“思旧”的谐音附会成了“死舅”,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说法。
2、春节以前不叫春节。
在以前,正月初一不叫春节,而叫元旦,直到辛亥革命之后,采用公历纪年之后,公历1月1日成为元旦,而农历正月初一则变成了春节。
古代的春节指的是节气,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以前所指的春节其实不是节日,而是特指24节气中的立春。
在《后汉书·杨震传》中就有对这一名为春节节气的详细表述:“春节未雨,百僚焦心,而缮修不止,诚致旱之征也。”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春节指的就是节气中的立春,而到了南北朝之时,春节甚至指代的是整个春季。
3、“福”字倒贴有讲究!
把福字贴在门前,文字记载有宋代吴自牧的《梦梁录》:“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
“贴春牌”就是把福字写在红纸上,贴在大门前。由此可知,贴福字的风俗,至少从南宋已经开始,历史可谓悠久。
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汉族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因为这种美好的寓意,倒贴福字一直延续到今天,各个时代的人都将福字倒着贴,祈求好运的到来。
因为这些习俗和谚语让不少人认为福字是需要倒着贴才能迎来福气的,其实不是所有福字都要倒着贴,尤其是大门上,大门上的福字从来都必须是正着贴。
大门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纳福”之意,而且大门是家庭的出入口,一种庄重的地方,所贴的福字必须端正。
在民俗传统中,水缸、垃圾箱和柜子才要倒贴福字。为了避讳在倒水和倒垃圾时把家里的福气倒走,便在这两处倒贴福字,巧用“福至”来抵消“福去”。
4、春节时贴的春联是由桃符演化而来的。
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不会忘记贴春联,那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春节的时候要贴春联的呢?
根据《后汉书·礼仪志》中描述:“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中可以看出,古人在正月初一的时候,一定会制造桃符,以用来驱鬼避邪。
造桃符的习俗演化变成春联最早的记载出现于五代十国时期,据记载后蜀主孟昶曾命学士张逊在桃木板上题词,学士写完之后蜀主感觉他写的不对仗,便提笔写道:“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据传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幅春联。
不过此时,人们还是称这样对仗的题词为桃符,而到了宋代,将桃木板更换成红纸张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直到明代,桃符才正式以春联的形式亮相。
5、最早的爆竹真的是竹子做的。
关于爆竹的最早可靠记载,见于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当时爆竹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烧,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故称爆竹。古人在新年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要驱鬼辟邪燃烧爆竹。
以后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磺和木炭等填充竹筒内燃烧,产生“爆仗”。宋代汉族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
【刷题训练】
做几道与春节有关的常识题
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这里的 “屠苏"指的是什么?
A. 苏州
B. 房屋
C. 酒
D. 庄稼
答案C。
此句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描写了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屠苏”是指屠苏酒,饮屠苏酒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风俗。
2. 下列诗句所描述的传统节日,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半盏屠苏尤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B.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C.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D.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答案D。
由选项A中“屠苏”、“桃符”可判断描述的是春节,由选项B中“守岁”可判断同样描述的是春节,选项C中“明朝又一年”意为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表明“今夜”为除夕夜。
选项D,出自唐代白居易的《七夕》,每一年的这一天,牛郎与织女都体味着相聚的欢愉与离别的愁绪。此项与其他三项不同,当选。
3. “拱手而立” 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怎么样?
A. 左手在外
B. 右手在外
C. 双手交叉
D. 双手相握
答案A。
拱手礼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见面问候礼仪,拱手礼的正确做法是:行礼时,双腿站直,上身直立或微俯,一般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若为丧事行拱手礼,则正好相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