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苏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之片段阅读(8.30)
片段阅读是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见题型。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应试人员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常见的题型有:片段阅读、文章阅读、选词填空等。
在江苏公务员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在个别考点的考查上会有一些微调,例如2016年的片段阅读只考查了主旨观点题、细节理解题,但语句表达却增加了对语句填充的考查;而2017年的片段阅读则又增加了对主旨观点题的考查力度,而且语句表达只考查语句排序。从整体来看,言语理解与表达的材料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且越来越贴近社会热点,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言语表达能力、言语理解能力。
2021年江苏公务员考试暂未启动,考生可参考2021年江苏公务员考试通用教程(点击订购),掌握江苏省考重点题型,了解省考命题规律。
接下来完成1--5题!
1.清洁能源是不排放污染物的能源,它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原材料可以再生的能源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生物能沼气、海潮能这些能源。
根据这段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清洁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
B.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C.清洁能源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D.清洁能源包括风能、海潮能等新能源
2.“真实”是指事实、真理,它可以用于客观事物:自然、社会、个人;它的反面是虚假,是不真。真诚“也是”真“,但是是指主观意识领域里的真,它仅涉及人,而且是主体的个人,它强调的是向内反省,要求的是忠实于自己,是不欺己、不欺心,这就好像内心有一个法官在检查所有的意识和念头,看它们是真的发自内心,还是一些浮在表面的托辞和借口。彻底的真诚要求一个人能鉴别和杜绝一切有意无意哄骗自己的念头,在行为上就反映为:言其真心所欲言,行其真心所欲行。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真实“与”真诚“的区别
B.”真诚“的本质含义及外部表现
C.”真诚“行为属于主观表现因而难以鉴别
D.如何使”真实“与”真诚“实现内在统一
3.在一天八小时的工作时间里,真正有效的工作时间平均约六个小时左右,如果一个人工作不太用心,则很可能一天的有效工作时间只有四小时;但如果另一个人特别努力,绝大部分心思都投注在工作上,即便下班时间,脑子里还不断思考工作上的事情,产生新的创意,思索问题的解决方案等,同样一天下来,可能可以积累相当于十二个小时的工作经验,长期如此,则两个人同样工作十年之后,前者可能只积累相当于六七年的工作经验,但后者却已经拥有相当于二十年的工作经验。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 )。
A.习惯
B.方法
C.态度
D.经验
4.自然界是人的生命发展和延续的环境。同时,作为人与自然物质交换过程中介的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起点,人们在加工自然物质的劳动中,才结成了人与人的关系—生产关系,并由此形成民族的、阶级的、家庭的等复杂的社会关系。
这段话支持了一个论点,即( )。
A.人在自然面前只有被动地适应,才能生存并发展
B.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建立在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基础之上
C.人的社会关系具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可以独立地存在和发展
D.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为人也是动物
5.下列诗句蕴涵事物前进性与曲折性关系的是( )。
A.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待到生时是熟时
B.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C.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D.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江苏公务员考试网参考与解析:
1.答案: A
解析:
据提问可知该题为细节判断题。
阅读材料可知,清洁能源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所以A选项错误;B、C、D选项均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A。
2.答案: B
解析:
根据提问可知为隐含主旨题。
文段通过”真实“引出”真诚“,转折之后强调了”真诚的“含义和表现。故正确答案为B。
3.答案: C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为表面主旨题。
文段主要说的是”工作是否用心,结果会大不一样“。显然是讨论工作态度问题,C正确。
D项”经验“文段细节的构成,不是关键的主体论说对象,文段是借助工作用心的人和工作不用心的人工作相同时间后获取的工作经验的悬殊来说明好的工作态度的重要性,所以”经验“不是关键词;A、B项观点无法从文段中得出。故正确答案为C。
4.答案: B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
文段首先说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关系形成的起点,而生产劳动又是人与自然的交换中介。又因为人们是在加工自然物质的劳动中形成了人与人的关系,进而形成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可知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建立在自然界和人的基础之上的。B正确。
A项”人只有被动地适应,才能生存和发展“的表述明显错误,并且与材料中”人们加工自然物质的劳动“不符;C项不能从材料中推出;材料中是将人与自然作为两个独立概念来论述的,无法从中推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为人也是动物“的结论,D也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B。
5.答案: B
解析:
本题为隐含主旨题。
A选项是清代郑板桥的诗,体现了矛盾双方对立、统一,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哲理。作画时,一方面要追求”熟“——高超的、娴熟的艺术技巧、笔法;另一方面也要追求”生“——发现事物新的特点,运用新的表现手法。在另一方面,在手法上,要做到从”生“到”熟“的转化,追求两者的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也能相互转化。诗人四十余年的”日间挥写夜间思“的苦练,才能会达到”画到生时是熟时“的境界。
B选项出自江泽民《长白山诗词选》所作七绝二首,诗词中的”寒江“”雪柳“”满目春“可以看出是经历了冬天迎来了春天,关键在于最后一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可以看出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选项出自苏东坡的《琴诗》,”琴“、”指头“”琴声“”演奏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体现了事物间的相互关联、矛盾的对立统一;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这说明了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的哲理。
D选项诗句出自唐代杜荀鹤的《小松》,讲述的是小松变大松、由小刺头变成凌云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说明事物的发展总是经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并没有体现曲折性。
故正确答案为B。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