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江苏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洪灾面前,别把真相捂在嘴里
本期为各位考生带来了2017江苏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洪灾面前,别把真相捂在嘴里。江苏公务员考试中,申论是最能拉开考生成绩的一门科目,积累对于申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江苏公务员考试网温馨提示考生阅读下文,相信能给考生带来一定的帮助。
更多江苏公务员考试复习技巧详见2017年江苏公务员考试通用教材组合用书
仔细研读下文>>>2017江苏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洪灾面前,别把真相捂在嘴里
【热点阐述】
6月底7月初,洪水奔袭南中国,留下一片汪洋。年轻的士兵舍命挡住洪峰,繁华街市鱼群取代了车流,长江中下游数个城市告急,数千万百姓家园受到威胁。这样的灾情镜头触目惊心,让整个中国都焦首煎心。洪灾,成了眼下最烫手的话题。
面对天灾,有一种与从前不同的舆论生态,悲情与感动不再是主旋律,质疑和反思总是不胫而走。比如,战士吃泥水馒头的镜头,引来对军需供应能力不足的质问;某地领导抱病在抗洪前线指挥,网友纷纷质疑新闻图片是否摆拍;电视中频频出现人墙沙包,是否表明我们的抗洪手段过于原始落后,不是有用钢板轻而易举挡住洪水的“德国神器”,咱怎么不学呢;还有,说好了三峡大坝能防百年千年一遇洪水呢,怎么这会儿没有发挥作用……
就热点追问,一些权威媒体迅速组织对专家的采访,对事件的调查,出面释疑解惑,泥水馒头是战士们没工夫离开抗洪一线吃顿安稳饭;带病出征的领导,其镜头是在拍摄灾情时偶然捎带;所谓德国挡水神器需要诸多条件比如硬路基,即便发达国家在洪水面前也时常得靠人力运送沙包;百年千年一遇,是指大坝本身过硬到无惧特大洪峰,对中下游暴雨确实作用有限……
民气可用。公众的质疑,尽管未必成熟,仍是推动抗灾减灾的动力。媒体的回应,尽管未必全都有说服力,这样的努力多了,真相仍会鲜明地浮出水面。而在这个过程中,更首当其冲应该主动站出来释疑解惑的,是各地各级领导干部。毕竟,他们掌握的救灾信息渠道更直接也更权威。在灾难中,让相关信息公开透明,不刻意回避质疑,遇到媒体提问不躲不避,及时而坦诚地直面媒体,准确而理性地表达,勇于反思失误,也对公众的误读及时做好解释工作。
当然,网上也不乏一些偏激且不靠谱的猜测,甚至也有个别无聊甚至是恶意的谣言制造者,什么某地溃堤在即,什么某女孩惨被淹死,往往在瞬间吸引公众眼球,传播效能极为强势,事后却证明纯属谣言。
对此,更需要领导干部及时回应,不能等到长了翅膀的谣言已经漫天飞舞,你还把真相捂在嘴里,不敢发声。这不仅仅是公众的希望,也是对信息公开的制度要求。
从前,我们曾经习惯于对灾情特别是伤亡数字讳莫如深。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震惊世界的伤亡数字,是在时隔3年之后方公之于众,更多的细节和实质性内容的公开,甚至迟至二三十年之后。如今,在历次天灾人祸的磨砺下,中国已经洞悉在灾难面前,凝聚人心,取信于民,公开透明才是众志成城抗灾减灾第一要义,才不会造成激惹舆情的次生灾害,不会给蛊惑人心的谣言提供沃土。
进步在一点一滴积聚。
2005年,国家保密局、民政部联合宣布,对因自然灾害导致的死亡人员总数及相关资料解密。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施行,意味着从此重要信息该让人民知道而政府不予公开,百姓有权起诉。从此,“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有了法律依据。天灾人祸面前,官员的刻意瞒报意味着违法。同样,面对谣言躲躲闪闪,怕当出头椽子,怕引火烧身而不敢站出来澄清,也是缺乏担当的失职行为,往往会导致严重后果。
在洪水肆虐的非常时刻,官民信息的有效沟通,是最大的凝聚力,也是公众情绪最好的镇静剂,甚至是一剂最有效的减灾良方。因为,在灾难中,真实的信息就是生命的线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