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内容介绍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即将启动,《申论》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必考科目,也是江苏公务员考试A类职位考试科目之一。对于很多第一次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来说,《申论》还是比较陌生的,江苏公务员考试网现为广大考生介绍《申论》是什么?《申论》考什么?以便广大考生进行备考。
一、申论核心考点:能力
申论到底考什么?这是应对申论考试的一个元问题,也就是本质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说明没有什么教材比考试大纲说得更清楚。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大纲正式发布,申论考试正在进行重大变革,如何在申论考试变革中保持清醒,稳扎稳打,探得先机,把握规律,谋求制胜之道,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申论考试大纲
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申论考试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
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
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通过比较发现,2015年考试大纲与历年相比,一字未变。考纲字字珠玑,明确告诉我们考查的内容、方式和目的。其中的关键词实际上就是三个: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材料、能力。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寓于给定资料之中,要通过五种能力把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的表现、原因和对策从给定资料中剥离出来,形成应试者自己的认知。同时,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申论考试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这为参加两类考试的朋友指明了方向,不同类别的考生在考试中,需认真把握侧重点,分类进行突破。
根据考纲,我们可以总结出申论考试的五个基本题型:概括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对策、贯彻执行与写作论证。
二、综合类与执法类两类试卷的比较分析
类别
能力省级以上(含副省级)
综合管理类职位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
和行政执法类职位1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2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3提出和解决
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4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从上表可以看出,两类试卷在要求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它们异同的分析是有效备考的关键。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参加各地省考的朋友,要特别注意偏重从执法类考试上来进行准备。
(一)在能力要求上各有不同
二者都要求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综合类职位申论考试要求测查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执法类职位申论考试要求测查贯彻执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能力要求上的差异是由岗位功能差异决定的。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时要准确定位。
首先,在阅读理解能力方面。综合类要求看得透(看得深),执法类要求看得清。
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申论考试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这表明在综合类考查中不仅考查概括能力,而且考查分析能力,简单说,在阅读理解能力方面,对综合类的考生来说,用到的方法是“概括+分析”,通俗来说就是要求考生看得透或看得深。以历年国考为例,综合类第一题考的是谈“死海”的意思和关于对“海洋的污染将毁灭鱼儿的家园,但让人类不寒而栗的毁灭绝非仅此而已!”这句话的理解。这里的关键就是不但要概括出来它们的表面含义,还必须揭示其实质(详细分析见后面的真题详解,下同),因此是典型的概括+分析题。2015年国考副省级以上试题要求考生结合对黄河健康生命的 “善淤、善决、善徙”的三种表现形式的理解,谈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同样是概括+分析题,侧重考查概括基础上的综合分析能力,考生既要具体说明“三善”的具体涵义,又要进行一些适当的引申,关键是揭示在治理开发黄河的过程中,尊重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
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申论考试要求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这表明在执法类考试中仅考查概括能力,通俗说就是要求考生看得清。以历年国考为例,执法类第一题考的是概括原因,解题的关键是把材料中提到的原因找出来。2015年国考地市级第一题要求考生归纳概括材料1、2集中反映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等诸多问题的具体表现,这更是一道比较典型的概括题,很好地考查了考生运用归纳性思维进行概括的能力,考生只要抓住“数量有限”“收费高”“没有户口”“心灵的创伤”“不公平”等关键词和关键句按照一定逻辑顺序进行归纳作答即可。
其次,在针对性能力方面。综合类强调出思路,执法类强调抓落实。
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申论考试强调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这表明在综合类考试中强调的综合分析能力,通俗说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在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时能出思路。以历年国考为例,综合类考的是“围海造田”与我国的“围湖造田”的启示,这是一道比较有难度的分析题,不但要分析出材料中的直接信息,还必须要揭示材料中的一些现象所隐含的间接信息。
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申论考试强调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这表明在执法类考查中强调贯彻执行能力,通俗说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在解决问题时能抓落实。以历年国考为例,执法类考的是宣传纲要,这要求考生提纲挈领地陈述有关宣传内容的要点,这实际上就是对宣传治理污染这一具体工作的贯彻落实。
再次,在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综合类强调系统性,执法类强调可行性。
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申论考试强调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这表明在综合类考试中强调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通俗说就是要求考生在解决问题时能提出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常识性的系统方案。以历年国考为例,综合类考的是草拟一份《关于将半岛蓝色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报告》。要求是内容全面,有针对性。这里强调的是宏观的系统方案,强调全面、针对性,并没有强调具体内容。因此,回答这个问题要注意从宏观着眼。
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申论考试强调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这表明在执法类考试中强调解决问题的可行性,通俗说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在解决问题时能提出更具可行性和常识性的具体措施。以历年国考为例,执法类考的是针对W市在进一步建设“宜居城市”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参考给定资料,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建议。这个题目特别强调了“具体”,表明对策一定要是可行和具体的。2015年国考市地级试题第二题要求考生针对L县政府拟进一步宣传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模式,以期更好地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的要求,根据给定资料以县教育局的名义草拟《给各村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题目亦同样要求“内容具体,符合实际”,题目设计与历年国考地市级申论考查的宣传纲要异曲同工。
最后,在文字表达能力方面。综合类强调写得好,执法类强调写得准。
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申论考试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这表明在综合类考试中强调文字表达,即写作的丰富性和深刻性,通俗地讲就是要求考生能够阐述自己的鲜明观点,要有思想,有内容,写得好。以历年国考为例,综合类题目考的是围绕“海洋的保护与开发”,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写这个文章的关键是掌握辩证思维和评论文的写法,要有观点、有思想。2015年国考综合类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该题明确要求“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该题目“看似开放,实际封闭”,一定要围绕黄河精神这种文化层面的问题来写,对写作论证能力要求较高。
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申论考试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这表明在执法类考试中强调文字表达,即写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就是要求考生能够把问题说清楚即可。以历年国考为例,执法类考试要求考生结合给定资料中的具体事例,以“海洋的健康”为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写这个文章的关键是结合具体事例,写策论文,说清楚如何实现海洋的健康。
(二)应对之策——准确定位,明确方向,勤而行之,高效备考
针对考试大纲的重大变革,要想谋求制胜之道和高分之道,必须准确定位,从而明确方向,勤而行之,高效备考。其中,明确定位最为重要。考生备考的第一要务就是在最短的时间里,明确报考岗位性质,有针对性、有重点、有方法、有步骤地进行复习备考。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综合类和执法类在能力要求上的区别,简言之,综合类重务虚,即重战略、重宏观、重思想、重系统方案;执法类重务实,即重细节、重微观、重执行、重具体措施。因此,考生们应针对自己报考岗位的实际,复习备考。对此,我们总结应对对策如下:
1.思维永远是申论考试第一性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申论思维有其共性的地方,例如都强调归纳性思维、实践性思维。但两类考试有所侧重。
综合类重辩证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辩证思维需要把握三个关键词:一是“两分法”。二是“结合”。三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法要求绝不能片面、僵化地对待特定事实。要全面地概括材料的内容,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原因和评价问题。要根据问题的特殊性,灵活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尤其不能把“万能八条”当成不变的教条和现成的答案。
执法类重规律性思维和常规性思维。因此,执法类考生要注重总结公务员在依法行政过程中的套路性和规律性工作方式和方法。例如,要注重解决具体矛盾纠纷的套路:沟通机制—妥协机制—落实机制;组织计划的基本套路:培训学习—任务分解—明确分工—组织协调—加强监管(狠抓落实)—总结反馈;事后化解危机的套路:追源头—溯主体—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负责—查漏洞—控制犯罪嫌疑人—彻查失职渎职行为。
2.阅读理解题要注意区分。
两类考试的阅读方法是共同的,都要用“三遍四步”法。但在题型和作答方面有不同的要求。
综合类在阅读理解方面要求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表明需要考生看问题看得透,看得深。这表明考题将以概括主要问题、概述启示、找出焦点等揭示主要问题的题型为主。这类题型本质上为概括+分析题。
执法类在阅读理解方面要求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重在恰当地解释。因此,此类考题将以概括主要内容、主要信息等梳理材料内容的题型为主。考生要重点训练对材料进行分门别类的能力,要能够判断出材料是一个还是几个特定事实,材料之间是并列的横向关系还是表现、原因和对策的逻辑的纵向关系。从阅卷的角度来说,对于执法类的考题来说,结构方面的给分可能会占到相当的比例,完全靠采分恐怕不容易拿到高分。
3.综合分析能力考查出谋划策的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考查贯彻落实能力。
综合类在综合分析能力方面强调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分析问题。我们必须明确多角度的具体内涵。简言之,对于宏观问题要学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角度考虑问题。对于微观问题要学会从思想、制度、技术和主体等角度思考问题。这种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方式是我们一直强调的。
执法类强调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简言之,要学会事前组织计划的套路和事后化解危机的套路。
事前组织计划的基本套路:培训学习—任务分解—明确分工—组织协调—监管落实—总结反馈;
事后化解危机的套路:追源头—溯主体—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负责—查漏洞—控制犯罪嫌疑人—彻查失职渎职行为。
4.提出对策题要明确侧重点。
综合类强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强调“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这三部曲,这就要求考生在提出对策时要严格依照三步骤解题法,即第一步找问题及其原因,第二步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第三步验证对策的有效性。与此同时,综合类在这方面更强调提出方案,这就凸显了解决问题的系统性,因此对策的表述要偏重宏观方面的战略和思路,在对策中只要能提到政策实施的主体和内容即可。
执法类仅强调解决问题,没有强调提出问题,仅强调“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这就对考生在找问题及其根源方面的要求有所降低。“措施或方法”更强调对策的可行性和具体性,因此执法类考生在对策的表述上要更好地体现微观方面的具体措施,即灵活地使用万能八条,在发散型思维的指导下,做到变形和增容,要使对策具有实行的主体、对象、方式、内容和效果或目的。
5.表达能力方面的要求不同决定了题型会有所区别。
写作题是不可缺少的。但二者的要求各不相同。
综合类要求考生能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换言之,这里对“议论”方式和“思想”的强调,表明要求考生在写作时要有自己的思考,要求考生要写出彩头和亮点来。因此,可以说,综合类考生要做好写议论文(具体可分为策论文、政论文和评论文)的准备。
执法类没有强调“议论”的方式和考生要有自己的思想观点,仅强调“说明、陈述或阐释”,即能把事情写出来,并能写清楚、写明白就可以了。这就不需要考生在作答时有太多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因此,执法类考生要做好写作策论文或非法定公文的准备。例如,要求写公开信、新闻发言提纲、政策建议、调研报告等这种类型的题目就符合对执法类考生表达能力的要求,考查的可能性会非常大。
三、申论考试的两个关键和根本逻辑
拨开申论的层层迷雾,我们将越来越接近其本质:申论考查的就是公务员的工作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公务员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不过这种考查是在一种虚拟的场景下进行的。申论就是针对特定事实提出对策并展开论述,表明自己观点或言论的文章。申论要求在准确把握一定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作出必要的说明和引申,然后发表中肯见解,提出方略,进行论证。
有人引经据典,说申论就是“申而论之”,这个观点没什么错,但这是一句非常正确的废话。这实际上体现了一种非常错误的思维方式——空洞的、套话式的思维,没有任何信息含量。其实质是同义反复。实际上,申论考试不是自古就有的,是我们国家的人事部模拟公务员实际工作的场景发明的。
申论实际上考查两个部分,分别是“申”和“论”。“申”可以理解成申述、申明、引申,“论”则是议论、论说、论证。
从这个角度来说,申论有两个关键性的要素:一是“申”,申明或阐明特定事实,包括特定事实的表现、原因和对策,这一点,有 60分的含金量。二是“论”,论证特定事实表现的准确性、原因的针对性和对策的有效性。在实际工作当中,我们对某种社会现象进行调研然后形成分析报告,这些还只是调研层面的问题。要想真正地去解决这样的社会问题就必须把它变成政府的政策。怎么才能够使之变成政府的政策呢?要通过说服你的上级领导,通过说服你的上级机关,甚至要通过立法机关的批准,这里就有一个说服的过程,这个说服的过程就是“论”的过程,就是要论证表现的准确性、原因的针对性和对策的有效性,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主要体现在写作部分,有40分的含金量。
可以说,抓住了这两个关键性因素,也就把握住了申论的本质。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申论考查了两个能力。第一个是说清楚的能力,第二个是能够说服别人的能力。
由此,我们不难总结出申论考试的根本逻辑:围绕特定事实展开的对特定事实的表现、原因和对策的全面分析。
申论到底考什么?这是应对申论考试的一个元问题,也就是本质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说明没有什么教材比考试大纲说得更清楚。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大纲正式发布,申论考试正在进行重大变革,如何在申论考试变革中保持清醒,稳扎稳打,探得先机,把握规律,谋求制胜之道,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申论考试大纲
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申论考试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
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
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通过比较发现,2015年考试大纲与历年相比,一字未变。考纲字字珠玑,明确告诉我们考查的内容、方式和目的。其中的关键词实际上就是三个: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材料、能力。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寓于给定资料之中,要通过五种能力把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的表现、原因和对策从给定资料中剥离出来,形成应试者自己的认知。同时,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申论考试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这为参加两类考试的朋友指明了方向,不同类别的考生在考试中,需认真把握侧重点,分类进行突破。
根据考纲,我们可以总结出申论考试的五个基本题型:概括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对策、贯彻执行与写作论证。
二、综合类与执法类两类试卷的比较分析
类别
能力省级以上(含副省级)
综合管理类职位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
和行政执法类职位1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2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3提出和解决
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4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从上表可以看出,两类试卷在要求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它们异同的分析是有效备考的关键。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参加各地省考的朋友,要特别注意偏重从执法类考试上来进行准备。
(一)在能力要求上各有不同
二者都要求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综合类职位申论考试要求测查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执法类职位申论考试要求测查贯彻执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能力要求上的差异是由岗位功能差异决定的。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时要准确定位。
首先,在阅读理解能力方面。综合类要求看得透(看得深),执法类要求看得清。
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申论考试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这表明在综合类考查中不仅考查概括能力,而且考查分析能力,简单说,在阅读理解能力方面,对综合类的考生来说,用到的方法是“概括+分析”,通俗来说就是要求考生看得透或看得深。以历年国考为例,综合类第一题考的是谈“死海”的意思和关于对“海洋的污染将毁灭鱼儿的家园,但让人类不寒而栗的毁灭绝非仅此而已!”这句话的理解。这里的关键就是不但要概括出来它们的表面含义,还必须揭示其实质(详细分析见后面的真题详解,下同),因此是典型的概括+分析题。2015年国考副省级以上试题要求考生结合对黄河健康生命的 “善淤、善决、善徙”的三种表现形式的理解,谈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同样是概括+分析题,侧重考查概括基础上的综合分析能力,考生既要具体说明“三善”的具体涵义,又要进行一些适当的引申,关键是揭示在治理开发黄河的过程中,尊重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
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申论考试要求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这表明在执法类考试中仅考查概括能力,通俗说就是要求考生看得清。以历年国考为例,执法类第一题考的是概括原因,解题的关键是把材料中提到的原因找出来。2015年国考地市级第一题要求考生归纳概括材料1、2集中反映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等诸多问题的具体表现,这更是一道比较典型的概括题,很好地考查了考生运用归纳性思维进行概括的能力,考生只要抓住“数量有限”“收费高”“没有户口”“心灵的创伤”“不公平”等关键词和关键句按照一定逻辑顺序进行归纳作答即可。
其次,在针对性能力方面。综合类强调出思路,执法类强调抓落实。
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申论考试强调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这表明在综合类考试中强调的综合分析能力,通俗说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在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时能出思路。以历年国考为例,综合类考的是“围海造田”与我国的“围湖造田”的启示,这是一道比较有难度的分析题,不但要分析出材料中的直接信息,还必须要揭示材料中的一些现象所隐含的间接信息。
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申论考试强调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这表明在执法类考查中强调贯彻执行能力,通俗说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在解决问题时能抓落实。以历年国考为例,执法类考的是宣传纲要,这要求考生提纲挈领地陈述有关宣传内容的要点,这实际上就是对宣传治理污染这一具体工作的贯彻落实。
再次,在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综合类强调系统性,执法类强调可行性。
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申论考试强调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这表明在综合类考试中强调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通俗说就是要求考生在解决问题时能提出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常识性的系统方案。以历年国考为例,综合类考的是草拟一份《关于将半岛蓝色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报告》。要求是内容全面,有针对性。这里强调的是宏观的系统方案,强调全面、针对性,并没有强调具体内容。因此,回答这个问题要注意从宏观着眼。
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申论考试强调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这表明在执法类考试中强调解决问题的可行性,通俗说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在解决问题时能提出更具可行性和常识性的具体措施。以历年国考为例,执法类考的是针对W市在进一步建设“宜居城市”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参考给定资料,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建议。这个题目特别强调了“具体”,表明对策一定要是可行和具体的。2015年国考市地级试题第二题要求考生针对L县政府拟进一步宣传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模式,以期更好地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的要求,根据给定资料以县教育局的名义草拟《给各村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题目亦同样要求“内容具体,符合实际”,题目设计与历年国考地市级申论考查的宣传纲要异曲同工。
最后,在文字表达能力方面。综合类强调写得好,执法类强调写得准。
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申论考试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这表明在综合类考试中强调文字表达,即写作的丰富性和深刻性,通俗地讲就是要求考生能够阐述自己的鲜明观点,要有思想,有内容,写得好。以历年国考为例,综合类题目考的是围绕“海洋的保护与开发”,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写这个文章的关键是掌握辩证思维和评论文的写法,要有观点、有思想。2015年国考综合类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该题明确要求“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该题目“看似开放,实际封闭”,一定要围绕黄河精神这种文化层面的问题来写,对写作论证能力要求较高。
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申论考试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这表明在执法类考试中强调文字表达,即写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就是要求考生能够把问题说清楚即可。以历年国考为例,执法类考试要求考生结合给定资料中的具体事例,以“海洋的健康”为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写这个文章的关键是结合具体事例,写策论文,说清楚如何实现海洋的健康。
(二)应对之策——准确定位,明确方向,勤而行之,高效备考
针对考试大纲的重大变革,要想谋求制胜之道和高分之道,必须准确定位,从而明确方向,勤而行之,高效备考。其中,明确定位最为重要。考生备考的第一要务就是在最短的时间里,明确报考岗位性质,有针对性、有重点、有方法、有步骤地进行复习备考。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综合类和执法类在能力要求上的区别,简言之,综合类重务虚,即重战略、重宏观、重思想、重系统方案;执法类重务实,即重细节、重微观、重执行、重具体措施。因此,考生们应针对自己报考岗位的实际,复习备考。对此,我们总结应对对策如下:
1.思维永远是申论考试第一性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申论思维有其共性的地方,例如都强调归纳性思维、实践性思维。但两类考试有所侧重。
综合类重辩证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辩证思维需要把握三个关键词:一是“两分法”。二是“结合”。三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法要求绝不能片面、僵化地对待特定事实。要全面地概括材料的内容,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原因和评价问题。要根据问题的特殊性,灵活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尤其不能把“万能八条”当成不变的教条和现成的答案。
执法类重规律性思维和常规性思维。因此,执法类考生要注重总结公务员在依法行政过程中的套路性和规律性工作方式和方法。例如,要注重解决具体矛盾纠纷的套路:沟通机制—妥协机制—落实机制;组织计划的基本套路:培训学习—任务分解—明确分工—组织协调—加强监管(狠抓落实)—总结反馈;事后化解危机的套路:追源头—溯主体—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负责—查漏洞—控制犯罪嫌疑人—彻查失职渎职行为。
2.阅读理解题要注意区分。
两类考试的阅读方法是共同的,都要用“三遍四步”法。但在题型和作答方面有不同的要求。
综合类在阅读理解方面要求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表明需要考生看问题看得透,看得深。这表明考题将以概括主要问题、概述启示、找出焦点等揭示主要问题的题型为主。这类题型本质上为概括+分析题。
执法类在阅读理解方面要求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重在恰当地解释。因此,此类考题将以概括主要内容、主要信息等梳理材料内容的题型为主。考生要重点训练对材料进行分门别类的能力,要能够判断出材料是一个还是几个特定事实,材料之间是并列的横向关系还是表现、原因和对策的逻辑的纵向关系。从阅卷的角度来说,对于执法类的考题来说,结构方面的给分可能会占到相当的比例,完全靠采分恐怕不容易拿到高分。
3.综合分析能力考查出谋划策的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考查贯彻落实能力。
综合类在综合分析能力方面强调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分析问题。我们必须明确多角度的具体内涵。简言之,对于宏观问题要学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角度考虑问题。对于微观问题要学会从思想、制度、技术和主体等角度思考问题。这种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方式是我们一直强调的。
执法类强调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简言之,要学会事前组织计划的套路和事后化解危机的套路。
事前组织计划的基本套路:培训学习—任务分解—明确分工—组织协调—监管落实—总结反馈;
事后化解危机的套路:追源头—溯主体—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负责—查漏洞—控制犯罪嫌疑人—彻查失职渎职行为。
4.提出对策题要明确侧重点。
综合类强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强调“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这三部曲,这就要求考生在提出对策时要严格依照三步骤解题法,即第一步找问题及其原因,第二步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第三步验证对策的有效性。与此同时,综合类在这方面更强调提出方案,这就凸显了解决问题的系统性,因此对策的表述要偏重宏观方面的战略和思路,在对策中只要能提到政策实施的主体和内容即可。
执法类仅强调解决问题,没有强调提出问题,仅强调“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这就对考生在找问题及其根源方面的要求有所降低。“措施或方法”更强调对策的可行性和具体性,因此执法类考生在对策的表述上要更好地体现微观方面的具体措施,即灵活地使用万能八条,在发散型思维的指导下,做到变形和增容,要使对策具有实行的主体、对象、方式、内容和效果或目的。
5.表达能力方面的要求不同决定了题型会有所区别。
写作题是不可缺少的。但二者的要求各不相同。
综合类要求考生能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换言之,这里对“议论”方式和“思想”的强调,表明要求考生在写作时要有自己的思考,要求考生要写出彩头和亮点来。因此,可以说,综合类考生要做好写议论文(具体可分为策论文、政论文和评论文)的准备。
执法类没有强调“议论”的方式和考生要有自己的思想观点,仅强调“说明、陈述或阐释”,即能把事情写出来,并能写清楚、写明白就可以了。这就不需要考生在作答时有太多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因此,执法类考生要做好写作策论文或非法定公文的准备。例如,要求写公开信、新闻发言提纲、政策建议、调研报告等这种类型的题目就符合对执法类考生表达能力的要求,考查的可能性会非常大。
三、申论考试的两个关键和根本逻辑
拨开申论的层层迷雾,我们将越来越接近其本质:申论考查的就是公务员的工作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公务员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不过这种考查是在一种虚拟的场景下进行的。申论就是针对特定事实提出对策并展开论述,表明自己观点或言论的文章。申论要求在准确把握一定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作出必要的说明和引申,然后发表中肯见解,提出方略,进行论证。
有人引经据典,说申论就是“申而论之”,这个观点没什么错,但这是一句非常正确的废话。这实际上体现了一种非常错误的思维方式——空洞的、套话式的思维,没有任何信息含量。其实质是同义反复。实际上,申论考试不是自古就有的,是我们国家的人事部模拟公务员实际工作的场景发明的。
申论实际上考查两个部分,分别是“申”和“论”。“申”可以理解成申述、申明、引申,“论”则是议论、论说、论证。
从这个角度来说,申论有两个关键性的要素:一是“申”,申明或阐明特定事实,包括特定事实的表现、原因和对策,这一点,有 60分的含金量。二是“论”,论证特定事实表现的准确性、原因的针对性和对策的有效性。在实际工作当中,我们对某种社会现象进行调研然后形成分析报告,这些还只是调研层面的问题。要想真正地去解决这样的社会问题就必须把它变成政府的政策。怎么才能够使之变成政府的政策呢?要通过说服你的上级领导,通过说服你的上级机关,甚至要通过立法机关的批准,这里就有一个说服的过程,这个说服的过程就是“论”的过程,就是要论证表现的准确性、原因的针对性和对策的有效性,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主要体现在写作部分,有40分的含金量。
可以说,抓住了这两个关键性因素,也就把握住了申论的本质。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申论考查了两个能力。第一个是说清楚的能力,第二个是能够说服别人的能力。
由此,我们不难总结出申论考试的根本逻辑:围绕特定事实展开的对特定事实的表现、原因和对策的全面分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