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 | 考试提醒 添加收藏 XML
江苏考试类别
江苏考试地区
江苏公务员资讯网,为您提供公务员考试第一手资料!
您的当前位置:江苏公务员资讯网申论资料 >> 申论范文 >>

2013年《半月谈》第1期

Tag: 半月谈 2013-01-14 【 打印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申论考试归根到底是一种能力考试,尤其注重对考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而这也是考生仅通过做题难以取得申论高分的原因。因此,考生唯有提高以上几方面的能力,才能达到提高申论成绩的目的。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知识的积累,考生可通过多看、多听来达到积累申论写作素材的目的。其中,《半月谈》是考生备考申论必不可少的材料。为帮助考生积累素材,江苏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jsgwyw.org/)将会持续更新半月谈,同时考生应结合2013年江苏公务员考试通用教材申论指导进行全面复习。
  赢得挑战就赢得机遇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党中央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大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将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到关键作用。
  抓住用好战略机遇期,首先要正确认识战略机遇期。机遇不是撞到树上的兔子,也不是从天而降的馅饼,机遇是具有关键性的有利条件。同时,机遇不等于一帆风顺,有利的条件不一定必然导致有利的结果,因为不利条件的挑战也同时存在,有利条件可能失去关键性的作用,良机甚至可能转化为危机。因此,机遇需要我们做出主动的因应,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赢得了挑战,就赢得了机遇。战略机遇期需要我们去发现,去营造,去维护,去拼搏。
  改革开放初期,党中央基于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正确判断,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赢得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进入新世纪,中央明确提出“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形成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新一轮跨越发展。在中国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经济重心东移的今天,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继续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战略课题。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欧债危机不见转机,发达经济体热衷贸易保护主义,亚太地区矛盾多发,中国的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增加了不利变数。但是,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仍然是大势所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科技革命正在催生新的工业革命,全球经济进入大调整、再平衡,新的挑战倒逼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为中国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从国内看,当前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资源环境制约加剧,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发展成本全面上升。但是,中国经济仍然保持着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中国发展的国内环境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将为中国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赢得新的机遇。
  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光明同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历程,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不断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历程。在新的历史阶段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就是要充分利用当前的有利条件,应对新挑战,赢得新机遇,实现新跨越。
  结构调整是用好战略机遇期的当务之急。我国经济发展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形成一些重大结构性问题,必须实施战略性的调整。结构调整的战略基点是扩大国内需求,提高消费需求的比重,保持投资需求的合理增长,减轻对出口需求的过度依赖,不断扩大国内市场规模,使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同时,产业、区域、城乡方面的结构性问题也急需解决。加快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才能提高经济效率,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科技创新是用好战略机遇期的成败关键。世界经济格局的大调整要求中国经济提升自己的站位,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潮头更将强力倒逼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国制造必须实现向中国创造的跨越。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体制的激励作用和知识产权的保障作用,促进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将决定中国经济赢得未来世界市场的竞争。
  改革开放是用好战略机遇期的根本动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我们不失时机地深化重点领域的改革,统筹协调,综合发展。深化对制度体系的改革涉及多方利益的深度调整,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智慧,进一步解放思想,脚踏实地,精心设计,坚定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2012年《半月谈》第24期 

相关问题相关问题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