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观练习题(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观练习题(5)参考答案:
1、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三个历史形态,它是在吸收前人优秀哲学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它继承和发展了人类在劳动实践和社会生活实践中积累的许多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的优秀成果。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
(3)马克思结合当时社会实践,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一辩证法思想,并对之进行唯物主义的改造;批判地吸取了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基本内核”一唯物主义思想,并克服了它的形而上学性、机械性和不彻底性,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完成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2、答:(1)人民群众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成员的总和;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从根本上说,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一一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最伟大的物质力量。第二,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人类一切精神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劳动群众的物质生产活动,是人们从事精神活动的物质前提;人民群众直接参加了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第三,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革命的主体,一切真正的革命运动,实际上都是人氏群众自己起来摧毁那些腐朽的社会制度的斗争。
(3)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活动是受既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具体作用和具体结果是不同的。
3、答:(1)国体问题,说的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政体问题,说的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2)国体和政体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首先,国体和政体是不同的。国体指国家的阶级本质和阶级内容,政体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其次,国体和政体又是密切联系着。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必须与国体相适应,即必须根据国家的阶级内容采取适当的政权组织形式。
4、答: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表现在: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物质根源,上层建筑是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的。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会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
(2)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其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集中表现为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当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先进的经济基础的时候,这一社会的上层建筑就帮助它形成、巩困和发展,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当这一社会的经济基础变为腐朽落后的经济基础的时候,这一社会的上层建筑就极力维护这种经济基础,妄图使其免于灭亡,这时它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的进步。
5、答: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这就是说不仅世界上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且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各不相同,即使同一事物内部各个方面也各不相同。世界上万事万物之所以各不相同,就是由于它们所包含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只有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事物区别开来,正确地认识事物。另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只有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正确解决某一矛盾的特殊方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从而取得成功。如果千篇一律地用同一种方法解决各种不同的矛盾,那必然失败。因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活的灵魂。
6、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它们之间最明显的区别是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以世界的某一特殊领域的具体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具有个别性和特殊性;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以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
(2)它们之间又是密切联系的。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要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它深深扎根于各门具体科学的沃土之中,没有各门具体科学发展的成就,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发展。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从事具体科学研究的人,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不断排除研究过程中的和这一领域中存在着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影响;又要注意避免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同于具体科学,借口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取消具体科学的研究。
7、答: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包含三项内容:
首先,生产力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能否产生及其发展变化的方向;
其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最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
这一规律的现实指导意义在于:这一规律是在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特别是对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就是以这一规律为理论依据的。
8、答:(1)联系是普遍的。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具有普遍性,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也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其他要素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而不是各种孤立的事物的机械堆积、凑合。
(2)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要求人们在了解个别事物时,要注意把握它同周围有关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在分析事物的某一要素时,要注意把握它同其他要素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不要孤立地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部分、不见整体。而普遍联系的形式又是复杂多样的。
(3)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只看见直接联系,而忽视了间接联系。忽视了间接联系也无法理解联系的普遍性,使人们在认识上陷入片面性和表面性,并在实践中遭受挫折。如人们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从事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活动。1958年,人们只看到麻雀吃粮食,而没有看到麻雀大量捕食害虫而保护了庄稼和树木,于是大规模地捕杀麻雀的同时,就造成了一些地方虫灾泛滥。又如人们为了获得经济利益,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结果造成植物被破坏,上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便铺天盖地。人们为了获得经济利益,或为了保护自己的家禽家畜,大量捕杀蛇、鹰、狐狸、黄鼠狼等,这些动物被消灭殆尽,结果鼠害成灾。以上种种表现告诫我们,只见直接联系、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见间接联系、长远利益的急功近利的狭隘的功利主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应当引起我们的警觉。因此,把可持续发展战略做为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注意保持生态平衡,对于整个人类将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9、答:在个人和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问题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表现在: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才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基本原理出发,认为人类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劳动群众的历史,于是得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科学结论;历史唯心主义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片面夸大极少数英雄人物及其思想、意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历史是由英雄豪杰、帝王将相、立法者、思想家创造的,否认广大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10、答:杰出人物是才旨在一定历史阶段上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或推动作用的伟大人物。正确认识和评价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需要掌握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包括:
(1)坚持历史主义原则。
(2)必须对他们作阶级分析。
(3)必须用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统一的观点来分析杰出人物及其历史作用。
(4)必须对他们作全面的分析与评价。
—————————————————————————————————————————————————————————————
辨析题
1、“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2、“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
3、世界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4、人的实践活动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有其选择的特定目标,因而人在历史活动中的选择是完全自由的。
5、“人为自然界立法。”
参考答案及解析详见下期更新!
1、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三个历史形态,它是在吸收前人优秀哲学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它继承和发展了人类在劳动实践和社会生活实践中积累的许多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的优秀成果。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
(3)马克思结合当时社会实践,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一辩证法思想,并对之进行唯物主义的改造;批判地吸取了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基本内核”一唯物主义思想,并克服了它的形而上学性、机械性和不彻底性,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完成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2、答:(1)人民群众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成员的总和;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从根本上说,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一一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最伟大的物质力量。第二,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人类一切精神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劳动群众的物质生产活动,是人们从事精神活动的物质前提;人民群众直接参加了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第三,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革命的主体,一切真正的革命运动,实际上都是人氏群众自己起来摧毁那些腐朽的社会制度的斗争。
(3)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活动是受既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具体作用和具体结果是不同的。
3、答:(1)国体问题,说的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政体问题,说的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2)国体和政体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首先,国体和政体是不同的。国体指国家的阶级本质和阶级内容,政体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其次,国体和政体又是密切联系着。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必须与国体相适应,即必须根据国家的阶级内容采取适当的政权组织形式。
4、答: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表现在: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物质根源,上层建筑是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的。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会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
(2)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其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集中表现为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当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先进的经济基础的时候,这一社会的上层建筑就帮助它形成、巩困和发展,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当这一社会的经济基础变为腐朽落后的经济基础的时候,这一社会的上层建筑就极力维护这种经济基础,妄图使其免于灭亡,这时它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的进步。
5、答: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这就是说不仅世界上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且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各不相同,即使同一事物内部各个方面也各不相同。世界上万事万物之所以各不相同,就是由于它们所包含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只有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事物区别开来,正确地认识事物。另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只有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正确解决某一矛盾的特殊方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从而取得成功。如果千篇一律地用同一种方法解决各种不同的矛盾,那必然失败。因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活的灵魂。
6、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它们之间最明显的区别是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以世界的某一特殊领域的具体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具有个别性和特殊性;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以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
(2)它们之间又是密切联系的。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要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它深深扎根于各门具体科学的沃土之中,没有各门具体科学发展的成就,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发展。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从事具体科学研究的人,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不断排除研究过程中的和这一领域中存在着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影响;又要注意避免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同于具体科学,借口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取消具体科学的研究。
7、答: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包含三项内容:
首先,生产力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能否产生及其发展变化的方向;
其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最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
这一规律的现实指导意义在于:这一规律是在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特别是对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就是以这一规律为理论依据的。
8、答:(1)联系是普遍的。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具有普遍性,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也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其他要素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而不是各种孤立的事物的机械堆积、凑合。
(2)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要求人们在了解个别事物时,要注意把握它同周围有关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在分析事物的某一要素时,要注意把握它同其他要素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不要孤立地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部分、不见整体。而普遍联系的形式又是复杂多样的。
(3)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只看见直接联系,而忽视了间接联系。忽视了间接联系也无法理解联系的普遍性,使人们在认识上陷入片面性和表面性,并在实践中遭受挫折。如人们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从事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活动。1958年,人们只看到麻雀吃粮食,而没有看到麻雀大量捕食害虫而保护了庄稼和树木,于是大规模地捕杀麻雀的同时,就造成了一些地方虫灾泛滥。又如人们为了获得经济利益,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结果造成植物被破坏,上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便铺天盖地。人们为了获得经济利益,或为了保护自己的家禽家畜,大量捕杀蛇、鹰、狐狸、黄鼠狼等,这些动物被消灭殆尽,结果鼠害成灾。以上种种表现告诫我们,只见直接联系、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见间接联系、长远利益的急功近利的狭隘的功利主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应当引起我们的警觉。因此,把可持续发展战略做为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注意保持生态平衡,对于整个人类将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9、答:在个人和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问题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表现在: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才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基本原理出发,认为人类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劳动群众的历史,于是得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科学结论;历史唯心主义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片面夸大极少数英雄人物及其思想、意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历史是由英雄豪杰、帝王将相、立法者、思想家创造的,否认广大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10、答:杰出人物是才旨在一定历史阶段上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或推动作用的伟大人物。正确认识和评价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需要掌握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包括:
(1)坚持历史主义原则。
(2)必须对他们作阶级分析。
(3)必须用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统一的观点来分析杰出人物及其历史作用。
(4)必须对他们作全面的分析与评价。
—————————————————————————————————————————————————————————————
辨析题
1、“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2、“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
3、世界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4、人的实践活动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有其选择的特定目标,因而人在历史活动中的选择是完全自由的。
5、“人为自然界立法。”
参考答案及解析详见下期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