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杂谈:“公考热”还能热多久
——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万物阴阳相互,盛衰交替。“公考热”作为一种独特的择业现象,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受各方面影响,必然不会持续太久。
公务员是个围城,在外者舍生忘死定要进来;在内者整日忧愁不知如何是好。
公务员也是个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从2005年起,公务员报考不知不觉地火了起来,近两年更是出现了百万大军齐聚国家公务员考试考场的火爆场面。想一想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恢弘场面,有时不禁让人产生一种雄壮悲凉之感。
细想起来,“公务员热”其实由来已久。中国自古就有官本位的传统思想,大多数人都希望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固定不菲的收入、令人羡慕的高位,很容易让人理解。所谓“紧抱铁饭碗,吃喝有人管”即言于此。
诚然,公务员职业稳定,收入不算低且有政府财政保障,很多人为此奋斗是自然而然的事了。但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万物阴阳相互,盛衰交替。“公考热”作为一种独特的择业现象,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受许多方面影响,必然不会持续太久。
“公考热”原因何在
公务员职业之利自不必多言,重点谈一下公务员职业之弊。先说说最令人敏感的收入问题。除少数受人关注的敏感职位,绝大多数公务员的工资实际收入其实并不高。一方面受阳光工资制影响,以前“所谓的”高额奖金、福利付之东流,仅剩下每月固定的所谓工资,甚至年底也没有任何奖金。另一方面对于新就业的年轻人来说,要面临众多的人情世故支出;还要考虑租房、生活、交友、买房等一系列问题。这样一来,每年算下来基本上能保证收支相抵就不错了。
第二,个人发展问题。工作以来,听到的最不入耳的一句话就是“唉,整天就那么点事儿,真没意思”。不入耳不是因为说的不对,恰恰相反,公务员职业是最能消磨人意志、打击人积极性的职业之一。当然,不能否认“360行,行行出状元”之说,在任何岗位,只要通过自身努力,都会从平凡中找到不平凡的。报考公务员的那么多博士、硕士,各个名牌大学各个专业的“天之娇子”,不去深钻学问、科研创新,或者教授民众、造福于民,而唯独在一些大多没有什么科技含量的岗位空度“余生”,对社会而言,这岂不是一种浪费?对个人而言,这岂不是一种糟践?
再者,从整个社会发展角度来看,公务员热也未必长久。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创新,文化的繁荣,需要的是各行各业的齐头并进,需要大量的实用人才。而不是一大帮无所事事,重务虚轻务实的所谓“服务者”。为了社会大局,在公考热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决策者将会进行政策引导,以加快优秀人才的分流。70,80后的许多人都可能记得,曾经,“学遍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被整个社会奉为信条;现在,受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拥有很多“万金油”专业的文科类专业在毕业生就业经常专业不对口、经常跳槽的形势下,具有了更为宽广的就业选择。曾经,英语,计算机等被称为热门专业;现在英语、计算机专业已经过剩,而文科类的行政管理、法律等倒成为了公务员、司法考试等的热门专业。
第三,从公务员职位优越性方面来看,现在有许多人对公务员所谓的“灰色收入”闻则责之,见则羡之,无则想之。如果报考者是奔着公务员所拥有的所谓“特权”、“黑色灰色收入”去的,那么趁早将这种想法摒弃。因为首先,公务员这一职业讲的是天下为公,为群众服务、办事,讲的是奉献,存着那些思想,就算混进公务员队伍,也必将贻害社会,早晚是颗定时炸弹。其次,国家对公务员职业的监管措施越来越规范、完善。《公务员法》、廉政准则、阳光工资、财产申报,一项项措施显示了中央管好队伍的决心和力度。可能在现阶段,腐败等问题还比较严重,但在不远的若干年后,法制建设将更完善,制度将更严厉,监督会更全面,官员腐败行为定会收敛。受规范性影响,公务员的实际待遇将成为定式,倾向于西方的“文官制度”。再者,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将会有更多的职业、岗位涌现,众多收入高、环境好的职位将会出现并增多,这将吸引更多的优秀人士加入,从而将公务员职位“比”下去。
第四,受可能存在的国家机构调整,精简机构,提高效能是大势所趋。公务员以稳定著称,但是万一,遇到裁员或者其他意外,如果是其他职业,可能跳一跳槽无所谓,可对于已经习惯了稳定、习惯了机关务虚、清谈的公务员将何以应对?恐怕将是个难题。
因此,法无常法,势无定势。公务员报考,现在热,五年之后未必热。公务员职业,现在好,十年之后未必好。
在这种情况下,公务员们该如何自处?笔者认为,需要继续加倍努力学习,干好本职工作。同时,利用休息时间走出相对封闭的机关大院,走出办公室,接触社会,了解国情社情民意;抽出时间多看几本书,多参加几种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增强自己在现有岗位和社会上的竞争力,同时也提高自己面对各种问题、变故的应激能力。
公务员,有时也无聊、无助、无奈,如果条件具备,我的第一个选择将是——跳槽!但着眼现在,只能以理智的大脑压制激奋的内心,营造一种平和的气氛。心态决定成败,意志影响未来。
虽是围城,开一扇门,打个窗子,也能看到外面优美的风景,还可与人沟通交流,从而得到心灵的慰藉和舒展;
虽是鸡肋,些许鸡肉也能勉强充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有一个宽阔的视野,开放的胸怀,我们便能尝到别样的人生滋味。
公务员是个围城,在外者舍生忘死定要进来;在内者整日忧愁不知如何是好。
公务员也是个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从2005年起,公务员报考不知不觉地火了起来,近两年更是出现了百万大军齐聚国家公务员考试考场的火爆场面。想一想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恢弘场面,有时不禁让人产生一种雄壮悲凉之感。
细想起来,“公务员热”其实由来已久。中国自古就有官本位的传统思想,大多数人都希望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固定不菲的收入、令人羡慕的高位,很容易让人理解。所谓“紧抱铁饭碗,吃喝有人管”即言于此。
诚然,公务员职业稳定,收入不算低且有政府财政保障,很多人为此奋斗是自然而然的事了。但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万物阴阳相互,盛衰交替。“公考热”作为一种独特的择业现象,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受许多方面影响,必然不会持续太久。
“公考热”原因何在
公务员职业之利自不必多言,重点谈一下公务员职业之弊。先说说最令人敏感的收入问题。除少数受人关注的敏感职位,绝大多数公务员的工资实际收入其实并不高。一方面受阳光工资制影响,以前“所谓的”高额奖金、福利付之东流,仅剩下每月固定的所谓工资,甚至年底也没有任何奖金。另一方面对于新就业的年轻人来说,要面临众多的人情世故支出;还要考虑租房、生活、交友、买房等一系列问题。这样一来,每年算下来基本上能保证收支相抵就不错了。
第二,个人发展问题。工作以来,听到的最不入耳的一句话就是“唉,整天就那么点事儿,真没意思”。不入耳不是因为说的不对,恰恰相反,公务员职业是最能消磨人意志、打击人积极性的职业之一。当然,不能否认“360行,行行出状元”之说,在任何岗位,只要通过自身努力,都会从平凡中找到不平凡的。报考公务员的那么多博士、硕士,各个名牌大学各个专业的“天之娇子”,不去深钻学问、科研创新,或者教授民众、造福于民,而唯独在一些大多没有什么科技含量的岗位空度“余生”,对社会而言,这岂不是一种浪费?对个人而言,这岂不是一种糟践?
再者,从整个社会发展角度来看,公务员热也未必长久。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创新,文化的繁荣,需要的是各行各业的齐头并进,需要大量的实用人才。而不是一大帮无所事事,重务虚轻务实的所谓“服务者”。为了社会大局,在公考热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决策者将会进行政策引导,以加快优秀人才的分流。70,80后的许多人都可能记得,曾经,“学遍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被整个社会奉为信条;现在,受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拥有很多“万金油”专业的文科类专业在毕业生就业经常专业不对口、经常跳槽的形势下,具有了更为宽广的就业选择。曾经,英语,计算机等被称为热门专业;现在英语、计算机专业已经过剩,而文科类的行政管理、法律等倒成为了公务员、司法考试等的热门专业。
第三,从公务员职位优越性方面来看,现在有许多人对公务员所谓的“灰色收入”闻则责之,见则羡之,无则想之。如果报考者是奔着公务员所拥有的所谓“特权”、“黑色灰色收入”去的,那么趁早将这种想法摒弃。因为首先,公务员这一职业讲的是天下为公,为群众服务、办事,讲的是奉献,存着那些思想,就算混进公务员队伍,也必将贻害社会,早晚是颗定时炸弹。其次,国家对公务员职业的监管措施越来越规范、完善。《公务员法》、廉政准则、阳光工资、财产申报,一项项措施显示了中央管好队伍的决心和力度。可能在现阶段,腐败等问题还比较严重,但在不远的若干年后,法制建设将更完善,制度将更严厉,监督会更全面,官员腐败行为定会收敛。受规范性影响,公务员的实际待遇将成为定式,倾向于西方的“文官制度”。再者,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将会有更多的职业、岗位涌现,众多收入高、环境好的职位将会出现并增多,这将吸引更多的优秀人士加入,从而将公务员职位“比”下去。
第四,受可能存在的国家机构调整,精简机构,提高效能是大势所趋。公务员以稳定著称,但是万一,遇到裁员或者其他意外,如果是其他职业,可能跳一跳槽无所谓,可对于已经习惯了稳定、习惯了机关务虚、清谈的公务员将何以应对?恐怕将是个难题。
因此,法无常法,势无定势。公务员报考,现在热,五年之后未必热。公务员职业,现在好,十年之后未必好。
在这种情况下,公务员们该如何自处?笔者认为,需要继续加倍努力学习,干好本职工作。同时,利用休息时间走出相对封闭的机关大院,走出办公室,接触社会,了解国情社情民意;抽出时间多看几本书,多参加几种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增强自己在现有岗位和社会上的竞争力,同时也提高自己面对各种问题、变故的应激能力。
公务员,有时也无聊、无助、无奈,如果条件具备,我的第一个选择将是——跳槽!但着眼现在,只能以理智的大脑压制激奋的内心,营造一种平和的气氛。心态决定成败,意志影响未来。
虽是围城,开一扇门,打个窗子,也能看到外面优美的风景,还可与人沟通交流,从而得到心灵的慰藉和舒展;
虽是鸡肋,些许鸡肉也能勉强充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有一个宽阔的视野,开放的胸怀,我们便能尝到别样的人生滋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