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国际时事政治
1.位于孟买的印度首座跨海大桥7月1日正式开通。当地媒体报道说,这座大桥不仅仅是一座桥梁,其独特的造型将使其成为孟买的新地标。这座以拉吉夫·甘地命名的大桥长5.6公里,横卧在阿拉伯海面上,将孟买西海岸班德拉和沃利连接起来,一天可以通过9万辆车,全部车程只需7分钟。这座跨海斜拉桥共有8条车道,分内外两个桥面,目前开通的是内侧桥面4车道。大桥最高时速限制在每小时50公里,配备了世界一流的交通监控、事故处理、自动交费等高科技系统。
2.联合国7月6日发布的最新一份《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指出,联合国原定2015年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期限已过半,但由于全球金融和粮食危机的影响,在消除贫困和饥饿方面的工作进展已开始放缓,甚至出现倒退。据估计,2009年,极端贫困人口要比危机发生前预计的多出5500万到9000万;全世界男性失业率可能达6.1%到7.0%,妇女失业率可能达6.5%到7.4%,其中许多人都是从事没有保障且没有报酬的工作。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7月8日发表新一期全球经济报告《世界经济展望》认为,得益于前所未有的宏观和金融政策支持,世界经济正趋于稳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9—2010年的经济增长比2009年4月的预测约高0.5个百分点,2010年经济增长将达到2.5%。金融状况的改善程度好于预期。但是,全球衰退尚未结束,预计复苏仍将是缓慢的。
4.第十五届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7月15日上午在埃及红海海滨城市沙姆沙伊赫开幕,来自100多个成员国以及观察员国的领导人或代表出席了会议。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劳尔·卡斯特罗、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开幕式上分别发表讲话。与会成员国的领导人或代表在“世界团结,和平发展”的主题下,就联合国改革、重启中东和平进程、遏制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环境保护、传染病防控和核裁军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展开广泛讨论。
5.第十五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7月16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闭幕。大会通过了指引不结盟运动未来3年发展方向的最后文件和行动纲领《沙姆沙伊赫宣言》。本次峰会为期2天,10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或代表围绕“世界团结,和平发展”的主题,着重讨论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方向、前景以及包括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在内的国际及地区热点问题。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于1961年9月。在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它奉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6.为期一天的第四十二届东盟外长会议7月20日在泰国普吉岛举行。与会外长就东盟共同体建设、增强地区抗御力以及东盟对外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达成共识。这是自2008年12月《东盟宪章》正式生效以来的首次东盟外长会议。会议在结束时发表题为“合作应对全球挑战”的联合公报。公报说,会议重申东盟成员国将在《东盟宪章》指导下,继续努力建设一个政治团结、经济一体化、承担社会责任的东盟共同体。设在雅加达的东盟常驻代表委员会将在加强东盟成员国合作、促进东盟秘书处协调工作和密切东盟同外部伙伴关系方面发挥指导作用。
7.美国国务卿克林顿7月21日结束对印度为期5天的访问。双方决定建立一个战略对话平台,定期由她和印度外长克利希纳联合主持。访问中,双方签署了《新技术保护协议》、《终端用户监督协议》、《民用核合作协议》等多个重要的合作协议。根据《新技术保护协议》,印度可使用自己的运载火箭发射美国的卫星或配有美国先进部件的第三国卫星,由此印度可加快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提高自身卫星发展水平。《终端用户监督协议》为美国军火打入印度广阔市场提供了良机,也为印度获得美国一流的军事技术和设备扫清了最后障碍。印度向美国购买126架战机事宜进入实质操作阶段。按照《民用核合作协议》,印度同意美国为该国建造两个价值100亿美元左右的核反应堆。
8.应中国政府邀请,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7月23日晚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4天的访问。这是潘基文任联合国秘书长以来第二次正式访华。在京期间,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将分别会见潘基文。除北京外,潘基文还将赴陕西省西安市参观访问。
9.北欧国家冰岛的代表7月23日正式向欧盟轮值主席国瑞典递交了加入欧盟的申请。瑞典外交大臣卡尔·比尔特当天代表欧盟接收了由冰岛外交部长奥叙尔·斯卡费丁松递交的申请。
10.第二十七届东盟能源部长会议和第三届东亚峰会能源部长会议7月29日在缅甸历史名城曼德勒举行,东盟各国同意到2015年实现减少能源消耗8%的具体目标(以2005年为基础)。出席上述会议的各国代表同意进一步加强本地区能源领域的合作。 本次东盟能源部长会议的主题是“确保东盟能源有着丰富、可持续的未来”。东盟10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等国代表参加了为期一天的会议。